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形态学透视

发布时间:2018-08-18 07:37
【摘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形态学理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与之相对应,依次出现了三种社会形态:自然经济所支撑的农耕社会、商品经济所支撑的工业社会、知识经济所支撑的信息社会。与这三种社会形态相对应的法治形态,分别是国家本位的法治形态、个体本位的法治形态、社会本位的法治形态。这三种依次出现的法治形态及其演进规律,既见于西方,也见于中国。晚近的社会本位的法治形态,在中国亦可称为社会主义法治,它的正式表达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指称的法治形态,是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产物。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morphology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the stage of material dependence, the stage of human dependence, and the stage of free personality. Correspondingly, there are three social forms in turn: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supported by natural economy, the industrial society supported by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supported by knowledge economy. The rule of law corresponding to these three social forms is the rule of law form of the state standard, the rule of law form of the individual standard, and the rule of law form of the society standard respectively. These three kinds of rule of law appearance in turn and their evolution law, not only in the West, but also in China. The late social standard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can also be called socialist rule of law, its formal expression is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refers to the form of rule of law, is the produc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温晓莉;知识经济社会与法理学的更新[J];法学;1999年11期

2 陈乐民;哲学家的职责[J];读书;199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孔毅;;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其启示[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丽米拉·艾尼;;浅论民法本位[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2 任仕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改革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3 刘文林;李庆朋;;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国情背景[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4 翟相娟;;经济法视阈中的利益观[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5 陆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6 杨俊杰;杨金彪;;浅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阶段性教育[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卜晓颍;;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8 彭洲飞;;二元结构模式的马克思主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光宇;牛保忠;;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时代特征[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明亮;;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剑仁;;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2 朱晓刚;;传统文化观念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周树智;;代序·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刘英;;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初探——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5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戴生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8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黄斌;;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几个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王宝玲;;从劳动异化到科技异化——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异化理论的历史关联与差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君;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回答重大问题[N];人民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重释历史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10年

3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孙亮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问题”的三重建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重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国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立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变革的三重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崇富;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9 黄g,

本文编号:2188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88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