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转型:宋代“别籍异财”法的时代特色、成因及意义论析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law of the Song Dynasty are as follows: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y, the women's dowry property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brothers' property, but the non-patriarchal propert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n Zong and the property bought by the officials themselves were not limited by a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arents of the Tang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ies to the parents' burials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parents of the Tang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ies were able to readily analyze their family property; the parents of the Tang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ies presided over the "birth division", which was not divorced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er, and developed into the surviving parent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From the prohibi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gradual recognition and tolerance of the people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w in Song Dynas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upsurge of the sense of property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family, the promotion of married women,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family property dispute. Its evolution course undoubtedly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u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law, and also shows the legal philosophy that the law mus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代司法传统中的理性与经验研究”(10BFX020)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东屏;潘红霞;;朱熹理欲观新释[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王宇;;朱学在温州的传播与永嘉学派的消亡——南宋区域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的个案研究[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晚清审判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琴丽;五代司法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戴和冰;《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易类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5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瑾;北宋吕氏官僚家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秦小兵;论受贿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俊梅;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陈雷;清代狱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10 董煜宇;朱熹科学思想管窥[D];郑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东侠;宋代厚嫁述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3 胡如雷;唐宋时期中W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J];史学月刊;1960年07期
4 俞江;;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J];政法论坛;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勇;;“以人为本”思想与宋代法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文勇;;论宋代民事审判的时代特点[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
3 田志光;;21世纪初(2001~2008年)宋代法律史研究趋向述评[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4 陈志英;;社会变革与宋代民事法的发展[J];河北法学;2006年05期
5 董劭伟;鹿军;;宋代伪造官文书犯罪透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魏文超;魏汉涛;;机缘与困境:西方经验下的宋代海商法[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2期
7 陈志英;;宋代民间物权关系的家族主义特征[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8 张俊杰;;人文主义理念下宋代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9 张俊杰;;论宋代司法的理性与经验及运行模式[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利;李晓娥;;宋代民事纠纷的替代性解决机制[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顾e,
本文编号:2210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