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苗族林业纠纷的解决方式──以清水江“认错字”文书为例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Miao nationality villag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Qingshuijiang River of Guizhou Province had dispute settlement 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recognizing the wrong words". This kind of instrument is aimed at local forestry disputes based on minor subjective fault or less social harm.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law become the last potential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dispute settlement. Facilitate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legal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s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within the Miao village, "recognizing the wrong word" has a persistent and indomitable vitality because of the inextric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with both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dispute mediation, the interests and emotions of the parties w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their future role change, thus forming the spirit of negoti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mutual humility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法制研究基地资助项目:MUC98507-040308 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资助项目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光;;为“蛊女”鸣冤——黔东南苗族“蛊”现象的法人类学寻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周勇;初民社会纷争调处的法则——黔东南苗族“佳”歌的法律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3 谢晖;;民间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曹务坤;;从诚信的视角看清代黔东南锦屏侗族、苗族林业契约[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罗洪洋;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6 沈堂江;贵州苗族习惯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7 徐晓光,韦宗林;上古苗族国家与法的雏形探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方芳;;当代苗族村民法律意识调查——以凤凰县茶斗坪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9 欧万松;莫鸿鲲;雷昭宁;;山林“纠纷”,考验政府调处能力——一起山林侵权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5年10期
10 王亚明;;西方纠纷解决形式主义司法传统的形成及启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光;;清朝政府对苗族立法与苗疆习惯法的准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思想论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佐龙;;民间社会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视域[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范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践行公平正义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秦立崴;秦成德;;网络游戏中的法律问题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10 罗洪洋;;程序正义与中国——从文化的视局观察[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军杰 马献钊 王海清 乔良;加强合作 着眼未来[N];法制日报;2009年
2 范忠信;和谐与纠纷[N];济宁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东红;两岸经贸发展 需要法律护航[N];河南日报;2009年
4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制协调司 青锋 袁雪石;感受美国纠纷解决体制机制的特色[N];法制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吴卫 通讯员 赵丽兴;兰花买卖引发纠纷交易行规有待完善[N];云南日报;2005年
6 何 兵 张耀华;在何处为权利而斗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雷磊;调解,国家治理技术[N];法制日报;2011年
8 ;中澳“纠纷替代解决方式与现代法治”研讨会发言摘要[N];法制日报;2002年
9 记者 张析云 通讯员 赵晓艳;一起特殊的医疗事故纠纷[N];长春日报;2005年
10 马怀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方式[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毛高杰;社会资本与农村纠纷解决[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郑智航;论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建仓;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组织解纷机制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赵克军;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股东权益纠纷的司法救济(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沛;法律人类学视野中的纠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甘海涛;现代社会纠纷及多元化解纷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穆欠霞;论我国乡土社会纠纷解决理念的转换[D];辽宁大学;2010年
4 高思超;身份认同与纠纷解决[D];云南大学;2010年
5 吴汶聪;论法律的纠纷解决之困[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邱凯;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侯晓娟;清代黔东南文斗苗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凌飞;城市社区纠纷与多元化解[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9 冯洲静;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理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10 胡琼;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典卖纠纷与诉讼解决[D];海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36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3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