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中英议修商约中的米谷转运出口谈判
[Abstract]:The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n 1902 wa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amendment involved many aspects of Sino-British relations and had an impact on the overall pattern of Sino-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is negoti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outsiders in the export of rice grain at China's p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treaty revision negotiations. After several talks, the two sides signed the Sino-British Treaty of Trade and Shipping. This treaty made the Qing Dynasty obtain certain independent rights and realized the purpose of restri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utsider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negotiation, the change of the Qing government's diplomatic attitude was fully demonstrated, and its consciousness of defending its own interests in diplomacy wa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n the change of the attitud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t can also be seen that the foreign negoti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there is a real demand for the interes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overeignty under the coercion of foreign forc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plomatic concepts. Although this kind of effort can not change the great pattern of subservient powers, it shows the noticeable trend in the government diploma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a certain sense. The change of diplomatic attitude of Qing government revealed by Guang Xu in the late years became the trend of the change of Chinese people's diplomatic concep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D929;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倪玉平;;招商局与晚清漕粮海运关系新说[J];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珍富;;从宣传到行动:“五卅”后中共的“废约”态度及其转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4期
2 向玉成;;近代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廷湘;王珍富;;国内政治对立与国权索回之争——“五卅”惨案发生后“修约”“废约”主张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魏森;;法律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5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近代香港——基于条约视角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J];国际观察;2010年01期
7 何志鹏;崔悦;隽薪;;从迷茫到觉醒:国际关系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与国际法[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1年00期
8 郭绍敏;;清末政府建构主权国家的努力及其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9 安国胜;;乱世悲歌:中国撤废领事裁判权的艰难历程[J];光华法学;2011年00期
10 张玲玉;;制作主权:法权会议与近代法学话语实践[J];河北法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周斌;;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国民外交观念述评[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8 熊剑峰;20世纪初民族主义视野下的《外交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任满军;晚清商事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玉洁;对武汉沦陷时期在汉英人状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哲人;知识界与中东路事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超群;民国时期外人出入境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翠翠;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娟娟;国共两党对1943年新约的反应及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圳霖;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司法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周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的国民外交[D];安徽大学;2011年
9 胡晓会;1921-1935年中共早期对外政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10 冯振华;吕海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天瑜;日本使团对清末上海社情的观察[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朱仁显;论清末立宪派的议会思想[J];学术月刊;2002年06期
3 董龙凯;从清末山东黄河南岸十三州县迁民及返迁看政府与农民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4 刘仕慧;袁世凯与清末立宪运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姜艳;清末黑龙江行政设治与社会变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清末争、保利权运动[J];湖湘论坛;2004年02期
7 邝良锋;清末立宪效法日本动因探析[J];求索;2005年06期
8 陈支平;;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赵丽艳;;清末奉天省安图县迁旗始末[J];满族研究;2006年01期
10 陈希亮;;《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指误[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念群;边界的重设:从“采生折割”到清末“反教话语”看中国医疗空间的转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殷俊玲;清末新政与民变浅谈[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梁卫东;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刁振娇;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郭艳波;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卫华;报刊传媒与清末立宪思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吕顺长;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宏;义和团迷信及其社会反应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钰;利益集团与清末自主开放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庄和灏;法国人视域下的清末变局与列强应变[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敬;清末言官的变法观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静;留日人员与清末法制改革[D];河北大学;2005年
3 郑跃涛;清末顺直谘议局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崔道峰;清末江苏地方自治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5 朱吉杰;清末直隶水利、水政述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晶晶;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及其控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尹学梅;制度、运作与效应:清末国家邮政事业述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顾旭娥;赵尔丰与清末川边新政[D];郑州大学;2005年
9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皓;庚辛鼠疫与清末东北社会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5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5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