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指标运动中法治评价的演进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rule of la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ur stages of the social index movement, showing a trend of increasing subjectivity and diversity of knowledge.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 the evalu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ocial indicators theory, and is partially covered in the social indicators or in the form of policy evaluation, and its philosophical basis is positivism and scientism, and the practical technology is the measurement. And almost no subjective color.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appli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evaluation theory of rule of law from the study of social indicators, and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model, whos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is post-positivism, and its practical technology is description. It also shows the diversity of knowledge. In the stage of quality of life index, the two kinds of index system have expanded the vision of citizen satisfaction survey,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rule of law evaluation is interpretivism, the practice technology is judgment, and the scientific subjective index has been added. In the stage of the revival of social indicator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le of law gradually mature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is critique, the practical technology is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knowledge is enriched by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early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the later scientific evaluation, which generally go through a process from macro to micro, from overall evaluation to regional evalua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rule of law theory and evaluation index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search requirements of data and data.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法律制度绩效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2009ZK2004)”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瑛;康德颜;齐二石;;政策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01期
2 秦麟征;关于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3 戢浩飞;;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云;沈玉芳;;福祉地理学研究新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2 王艳;;立法质量的可控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3 屈茂辉;匡凯;;论民事法律的科学性问题[J];当代法学;2012年06期
4 侯学宾;姚建宗;;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张朝霞;;鄂粤两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比较研究及启示[J];桂海论丛;2013年06期
6 孙喜峰;;法治GDP在法治湖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孙建;;我国法治城市评估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中国司法;2014年03期
8 张德淼;李朝;;中国法治评估进路之选择[J];法商研究;2014年04期
9 孙启平;;法治政府评价主体多元化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10 高一飞;祝继萍;;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探索[J];长江论坛;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张彬;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颜峻;基于时空数据挖掘的社会安全(刑事)事件成因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李岩;中国社会发展预测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海萍;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与时空分异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吴香芝;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10 周利光;基于脆弱性和适应对策评估的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谢芸;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研究—政策分析视角[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焦艳丽;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蔡运记;我国西部地区社会指标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陈燕;长沙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相;广西民族和谐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洪民;构建和谐西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梁丽君;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玲;科学发展的人本价值及其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金花;江西省残疾人“两个体系”政策效果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煌;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2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J];法学研究;1997年01期
3 袁曙宏;;关于构建我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设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冉井富;论法律指标的认知功能及其局限性[J];汕头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刘进才,孙耀,陈卫东,陈庆云;关于政策评估的模糊数学方法及计算机程序处理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戴耀廷;;香港的法治指数[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6期
7 何曼青;我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及监测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J];中国外资;2004年11期
8 刘进才;公共政策评估的模糊数学方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宗超;李贺楼;;社会指标运动源起、评价及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2 ;重视社会指标的科学构建与管理理性[J];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05期
3 ;天津启用“廉政社会指标”[J];党风通讯;1995年07期
4 ;我国每天平均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变化(1978-1988-1997)[J];前进论坛;1999年04期
5 陆学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J];领导文萃;2003年02期
6 陈大冰;;菲律宾社会指标的初步分析[J];南洋问题;1984年03期
7 谢维和;;关于建立我国青年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J];青年探索;1991年03期
8 龚布柱;1995年韩国社会指标[J];当代韩国;1996年01期
9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比较表[J];民族工作;1997年10期
10 王丽慧;谈社会指标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J];行政与法;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庆芳;;社会指标的创新与发展[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辉;分解落实下一阶段经济社会指标 研究巩固石灰窑整治成果等工作[N];渭南日报;2013年
2 常琼 张国新;北关区经济社会指标实现突破性增长[N];安阳日报;2009年
3 鹤政研 记者 陆铁男;鹤岗经济社会指标全面提升[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4 记者 高杰;江苏6市完成全面小康指标[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王绍光;文化与幸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熊红明;“民族关系”连续11年成广西民众最满意社会指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通讯员 邹军;省百日调研督查组到我州调研[N];红河日报;2009年
8 汪晓东;绿水青山是永恒的[N];人民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张俊望 通讯员 冯治国;洛龙经济社会指标实现“双过半”[N];洛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叶立新;阜阳:综合实力显著提升[N];安徽经济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霞;基于社会指标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极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4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5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