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17 16:21
【摘要】: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不信任,虽非中国特有的问题,但暴露出部分中国司法人员和学者对司法公信力、合法性、稳定性的理解是单维、偏颇的,缺乏健全的司法理念。经由对该案的讨论,本文强调,司法应该弥合而不是加大法律与社会的差距,如果司法要参与社会变革,它必须满足民众对公正的基本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得以在事件流中辨识法律的社会意义,多元的法律世界观有可能获得融贯。
[Abstract]:Li Changkui case represents a kind of "simple" difficult case ". No matter how the judge makes the decision, the result can not get good legal effect and social effect. The case reflects the lack of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legal worldview. Public opinion,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judiciary and politics, and the social distrust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re not unique to China, but they reveal the credibility and legitimacy of some Chinese judicial personnel and scholars. The understanding of stability is one-dimensional, biased and lacking of sound judicial ide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s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justice should close the gap between law and society, and that if the judiciary i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change, it must meet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public for justi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ise of new media enables people to identify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law in the flow of event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梁;张熙娴;;法官如何调解?——对云南省E县法院民庭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2 方乐;;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J];法学家;2011年03期

3 陈柏峰;;传媒监督权行使如何法治——从“宜黄事件”切入[J];法学家;2012年01期

4 雷磊;;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J];法学家;2012年02期

5 车浩;;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J];法学;2011年08期

6 姜涛;;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J];法学;2011年08期

7 徐迅;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现状评析[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8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10 易江波;;被数字型塑的生活:指标督责型治理下的基层生存状况——以派出所办理吸毒案件的参与观察为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薛雯;;广告学教学中网络实践课程的设计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沈长月;韩捷;陈奎;;方法论“旧话重提”:法学研究之法条主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陈君;;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展演——以浙东楚门铁梗游行为个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张习涛;何新;;沈从文的幽暗意识与文学书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吴义龙;;自由还是安全:一种经济学的进路——兼评《并非自杀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淳锷;;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宽容——以“法人股个人持有”现象及其诉讼纠纷为分析样本[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营营;;缘何为他人行为买单——第三人侵权学校补充责任的法经济学解读[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郭彦朋;李思遥;;探析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大可;;女性与福建民间信仰——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健;;务实与超越——审判权对程序外力量的回应表达[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君;王静静;;个案民意的司法适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沈红芳;试论网络传媒下的刑事审判公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竹怀军;利子平;;“不知法不免责”原则价值的嬗变与选择——违法性错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比较考察及借鉴[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2 蔡琳;;融贯论的可能性与限度——作为追求法官论证合理性的适当态度和方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侯学勇;;佩策尼克的融贯性理论研究[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 张明楷;;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5 游伟;;许霆盗窃案涉及的法律关系梳理及反思[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6 吕芳;;大众的法律意识与法官的职业思维 以许霆恶意取款案为研究范本[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7 关永宏;;在银行ATM机“多取款行为”的法律定性 从合同法和电子商务法视角对“许霆案”的辨析[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8 孔祥俊;;从司法的属性看审判与民意的关系[J];法律适用;2010年12期

9 王启梁;;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从“躲猫猫”事件切入[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10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杰;;“民意”能否成为判处死刑的依据——试从罪刑法定角度进行分析[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2 郭道晖;;“民意”“上意”与“法意”[J];民主与法制;2011年16期

3 周天宝;;被“民意”强奸的法律[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8年12期

4 孙万怀;;废止死刑:死刑不合理性的必然逻辑(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2期

5 尹鸿伟;;当司法碰上民意[J];南风窗;2011年10期

6 杨绍彤;;苏联的死刑[J];国际观察;1985年03期

7 贾宇;论死刑的执行[J];法学评论;1996年02期

8 王世洲;论中国死刑的保留与限制及其对故意杀人罪的适用[J];政法论坛;2001年06期

9 姜欣欣;浅论死刑执行方式[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曹险峰 ,穆根栓;浅议死刑废除及我国死刑政策的发展趋势[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屈建业;吴年喜;葛少华;;注射方式执行死刑之优点和应当注意的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位锦;;死刑问题:我们应当关注什么?[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康军;;论废除死刑的中国路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万飞;;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新宇;;试论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兼谈死刑的废存问题[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简用超;;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是政协工作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8 周佐曙;;对执行死刑最佳射击位置的探讨[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余贵忠;李长城;;论量刑程序的公正[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艳云;;唐代杖刑考述[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年学者 羽戈;死刑、民意及其他[N];东方早报;2011年

2 记者 田九星 通讯员 任国栋;忻府区在全省法院率先开通民意专用电子信箱[N];山西日报;2009年

3 周科;切实加强对“网络民意”的管理与引导[N];青岛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文明;“网络民意”写进湖南政府工作报告[N];法制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张成亮 徐峰;泌阳县“民意热线”热心为民[N];驻马店日报;2010年

6 江西南昌 安敬元;不该扭曲的民意[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佳;民意之声经久回荡[N];团结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白炜;网络热词:民意与传播[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记者 王洁 通讯员 吴平平;科学履职察民意解民忧[N];长沙晚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征”而不“听”,请别糟践了“民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小妹;中国近代宪政理论的特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徐昱春;元代法定刑考辩[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唐小兵;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海平;寻求有效率的惩罚[D];北京大学;2008年

6 周光权;法定刑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7 徐久生;刑罚目的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死刑功能论[D];河南大学;2004年

2 赵福涛;论民意对我国司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3 袁顺苹;论司法与民意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颖;论民意对量刑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克冉;关于重构民意与司法良性关系的探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曹丽华;从死刑的历史沿革论中国死刑的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张丹妮;我国死刑现状评判与改革思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敏;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伟;民意关注司法审判的法理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魏长青;冲突视阈下的网络民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本文编号:233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38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