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法语言模糊修辞的功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考察对象
[Abstract]:Clarity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the legislative language. The legislative languag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racy, simplicity and solemnity, which is the goal pursued by the legislator in the legislative activities, but behind the clarity li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vague rhetoric of the law. Absolute clarity leads to the lag and ossification of legal norms, and the flexi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vague rhetoric determine that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eliminate the defects caused by too clear legislative langua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egal principle of crime, the clarity of criminal law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its language, and it has thus become the most precise legal science.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fuzziness of criminal law nor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ile taking clarity as the legislative goal. As a rhetorical method of legislative language, vague rhetoric serves both legislative language and legislative language. On the one hand, it persuades the receiver of enactment law to obey the law.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egal norms and the adjusted facts, and eve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egal authority and the consensus is coordinated.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5;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2 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3 张建军;;立法语言的明确性[J];人大研究;2010年06期
4 刘兵;;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修辞方法与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褚宸舸;;论立法语言的语体特点[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02期
6 杨书文;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与明确性及其整合机制[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7 陈兴良;;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J];中国法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陈宏光;曹达全;;公私法划分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王亚军;;论罗马法学的发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温辉;;论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7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高中营;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欣喜;犯罪动机应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王政勋;;论刑法解释中的词义分析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叶传星;论设定法律责任的一般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刘树德,王勉;非法经营罪罪状“口袋径”的权衡对法释[2000]12号第1条的质疑[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5 陈金钊,,尹绪洲;法律的文义解释与词典的使用──对美国司法过程中词典使用的述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7 舒国滢;面临机遇与选择的中国法理学[J];法学;1995年09期
8 刘大生;中国当前立法语言失范化之评析[J];法学;2001年01期
9 王晨光;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J];法学;1997年03期
10 解兴权;法律及其推理的确定性论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吉峰;浅谈法律语言中的模糊修辞运用[J];前沿;2002年10期
2 王腾;童丽娜;;从经济法协调功能的角度论经济法的地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金诚,雨佳;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岳海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挥公共政策协调功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5 王鹏;;利益关系协调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现代农业;2009年02期
6 朱庆林;韩利明;金良帅;;协调功能:“宁波模式”组织设计的独特优势[J];军事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7 陈红;;论经济法的平衡理念[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8期
8 逯其军;公安法律文书与模糊修辞[J];政法论丛;2001年06期
9 徐建平;;顺直谘议局与清末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J];史学月刊;2007年04期
10 刘月琴;;论伊斯兰文化的社会协调功能[J];西亚非洲;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张堵;刘刚;陈庆祥;薛峰;;论科技编辑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3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千怀兴;冯秀兰;;游戏等治疗小儿偏瘫疗效观察[A];全国首届康复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魏芳;;浅议IEEE802.11e中的TXOP[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蒙应杰;王雪芳;;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分布式协调功能的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声堂;;齿轮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与实施意见[A];2005中国齿轮专业协会(长沙)年会文集[C];2005年
9 龚波;尹定加;杜景云;;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实践[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吴培华;;总编办在编辑流程中如何发挥枢纽功能[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刘志;整合资源 协调功能[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2 宋修明、特约通讯员 陈培圣;不把矛盾上交 不将问题下卸[N];中国国防报;2006年
3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刘志;整合资源 协调功能[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4 代克斌;进一步强化综合统计的协调功能[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穆建军;维护船东利益 发挥协调功能[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政协主席 金呈祉;发挥人民政协团结协调功能 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802.11e提升WLAN QoS[N];网络世界;2003年
8 记者 丁莉娅;我国应从美国“前车之鉴”学到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朱昌金 记者 徐连宗;上海总队纪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N];人民武警;2005年
10 姚巨才;山变绿 水变清 人增收[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汪广洪;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MAC层性能及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周永红;集群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协调框架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平;广告中的模糊修辞[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林玲;汉英模糊修辞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广西大学;2012年
3 王磊;英汉模糊修辞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齐真珍;论外交语言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其功能[D];广西大学;2012年
5 施洋;适度翻译与模糊修辞翻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覃怡;公文中的修辞简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瑾;英语幽默中的模糊修辞[D];山东大学;2008年
8 叶红艳;广告语言中模糊修辞的心理机制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9 任利华;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潘晓慧;体育新闻英语中的模糊修辞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1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5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