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等同原则的“消亡”对我国专利侵权诉讼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18 16:02
【摘要】:等同原则作为专利侵权判断的原则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迅速消减,取而代之的是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则。现有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原则重置、替代理论以及即决判决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对美国专利诉讼中等同原则消亡背后的机制和原因及我国专利诉讼的有关制度和司法实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专利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Abstract]:As the principl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judgment,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decreases rapidly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 replaced by the principle of interpretation of patent claims. Existing studies show that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inciple reset, substitution theory and summary judgment. The mechanism and reasons behind the demise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in 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levant system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patent litigation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re combin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patent litig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的产业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1BJY024) 太原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山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20122002)
【分类号】:D971.2;D923.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郭雳;;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制度反思[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4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5 田海鑫;;宪政民主视域下的美国民事陪审制度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申玲;;我国证券侵权诉讼形式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7 牟绿叶;;美日两国刑事诉讼目的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3期

8 李妍;;浅析美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兼谈该程序对我国民诉法修改的借鉴作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翁建新;;美国集团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10 刘哲玮;;论美国法上的证明责任——以诉讼程序为视角[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振清;胡浩立;;从董必武法律思想谈司法拘留制度之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游;担保行政:公用事业公法治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6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黄良友;民事再审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臻;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郭娟;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媛媛;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丽;浅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7 马明茹;公众参与行政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桂华;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丹丹;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何龙;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法理评价[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芳,田小伍,陈大通;等同原则:识别专利是否被侵权的火眼金睛[J];律师世界;1998年01期

2 熊延峰;;权利要求“损害原则”[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9年04期

3 赵晨;特捷打赢专利诉讼案[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19期

4 ;蓝色LED专利诉讼 中村誓战到底[J];光盘技术;2002年06期

5 ;蓝色激光专利诉讼赔偿金额:639亿日元[J];光盘技术;2003年04期

6 朱露平;飞利浦专利诉讼案调查[J];理财杂志;2005年08期

7 ;关于召开美国专利诉讼实务和应诉策略研讨会的通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10期

8 赵敬;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J];天津科技;1996年04期

9 曾亮;;等同原则在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历史发展[J];知识经济;2007年12期

10 何刚;;美国专利侵权判定规则研究——兼In re Seagate Technology,LLC案介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浩;;美国专利实践中的等同原则[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2 陈静;;企业在加工承揽业务中的专利侵权法律风险[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3 刘立平;;等同原则与“等同侵权五要件”——从日本最高法院1998年2月24日“环形滑动滚珠花键轴承”三审判案谈起[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4 杨志敏;;美国法院对专利权利要求的等同解释:理论与方法[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尹新天;;美国专利政策的新近发展及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有关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6 莫修;;Festo公司诉SKK有限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等同侵权的最新判例[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7 杨志敏;;美国法院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语义解释[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8 周兴芳;;企业专利侵权之应对策略——从SigmaTel与珠海矩力专利纠纷案分析美国337条款[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齐晓寰;;英国专利代理人从事诉讼工作的制度安排[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董涛;;美国专利池反托拉斯理论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瑞;双环状告本田——中国汽车专利诉讼第一案[N];西部时报;2004年

2 东方华仁;双环状告本田:中国汽车专利诉讼第一案[N];国际商报;2004年

3 Vincent P.Kovalick;马克曼听证程序及其在美国专利诉讼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4 尚吉刚;战争无赢家![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记者 闫文锋;美国专利诉讼模拟法庭在中国研讨会开庭[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6 金振蓉;我企业首次在美赢得专利诉讼[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镡立勇;涉外专利诉讼要应对从容[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8 李瑛;对专利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法律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9 本刊记者 苏赢;如何胜诉在美国?[N];证券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曾昭俊;中国企业首获美国法院胜诉马克曼命令[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婷;二战后英美民事对抗制的演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学秀;美国非显而易见性判断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晓西;中美专利无效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黄朋;美国专利确认之诉诉讼要件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雷敏敏;论美国专利侵权中的懈怠抗辩及其借鉴[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6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86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