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起源的进化生物学解释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w is the premise of observing and discussing all modern legal phenomena and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 Different schools of law, philosophy,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have all put forwar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issue, but they have not been able to reach a basic consensus. If still confined to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its research is unlikely to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Biological evolution includes not only organic evolution, but also cultural evolution, both of which are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Law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has emerged and evolved in the biological world at least 1400 years ago, so that it must have been born out of some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volution.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introduce evolutionary biology paradigm into the study of legal origin.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第5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法律起源的进化生物学解释”(2011M500248)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廷举;土族习惯法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续)——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少杰;;社会学的相对性与起点多元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欧元雕,孙蕾;发生论和价值论视角下的道德与法律——兼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王平;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先进法律文化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闫东;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忠梅;;论环境物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黄国芳;汪学明;;从制约逻辑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荣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功能[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任俊华;李朝辉;;黄宗羲与霍布斯的人性论之比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冯涛;;“政府产权”范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政府改革的意义[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际民;;论公民权与司法权之关系——为推进中国民主法治,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建言[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6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7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潘湘波;地方立法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晖;法律本质与法学家的追求[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邓正来;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再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刘平;论法起源的论证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宏强;社会需求:法律生命之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2 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刘佳;;法律起源的经济后果(下)[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3 陈湘文;;马克思关于法律起源和法律生成的理论演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丁德春;;先秦法家的法律起源思想评论[J];梧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J];法律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6 张华;;从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解析法律起源于战争[J];消费导刊;2009年11期
7 焦应达;;古代北方民族法律起源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华;;从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看法律的起源[J];丝绸之路;2010年16期
9 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刘佳;;法律起源的经济后果(上)[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10 沈芳芳;李云刚;;浅谈法与权利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武俊;法律不是万能的[N];检察日报;2002年
2 曹建明;和谐司法视野下民俗习惯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王勇;法学中的“好望角”[N];检察日报;2005年
4 武树臣;古代司法思想[N];学习时报;2001年
5 刘武俊;重估萨维尼的价值[N];华夏时报;2002年
6 刘武俊;重估萨维尼的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维新;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毕庆云;论法律的共识基础[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瑞娟;论我国公民诉讼中法律意识的缺陷及完善[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9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