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法治文明的融合:前提、基础和范式
[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eek the way to merge with the civilization of rule of la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legal civilization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stitution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two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dark agreement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internal coupling in the practice construction have laid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practical basis of the fusion. The fu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ule by law civilization is manifested as ecological rule of law civilization. It is the produc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led by law and ruled by law civilization, which has three levels: spirit, system and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 new type of leg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rule of law should be based on ecological human being,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The basic category includes specialized ecological legislation, legal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system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balance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in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leg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legislation, the ecology of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judica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周珂;侯佳儒;;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蔡守秋;敖安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法治建设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张文显;论法学范畴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李卫华;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J];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6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7 俞海;夏光;杨小明;尚素娟;;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1期
8 夏光;;生态文明与制度创新[J];理论视野;2013年01期
9 夏光;;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J];环境保护;2012年23期
10 徐显明,范进学;法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胡智强;;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透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莫湘益;论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毛锋;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徐春;;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高长江;生态文明:21世纪文明发展观的新维度[J];长白学刊;2000年01期
5 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6 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的困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7 胡连生;;论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8 李培超;;论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9 周珂,竺效;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霍功;;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忠梅;刘长兴;;构建环境合同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罗伊·莫里森 Roy Morrison 美国新罕布什尔南方大学,明空/编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章军;[N];人民日报;2010年
4 李振忠;[N];消费日报;2007年
5 ;[N];新华日报;2011年
6 王锋;[N];法制日报;2004年
7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王玉庆;[N];中国环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4 雷龙乾;马克思主义社会转型理论[D];北京大学;2000年
5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李劲;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10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光;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东西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姜栋;;论美国反倾销法与竞争法之融合[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顾俊杰;;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敏;;试论法治与人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杨正华;唐海清;;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法治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乔喜英;;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融合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年27期
7 陆海岩;;对我国法律移植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刘立明;;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法治路径[J];理论导刊;2009年11期
9 尚春霞;;浅析魏晋南北朝法文化的多元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史彤彪;胡荣;;一国两制下内地与澳门法律文化的融合[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芳;李娟;;法律生态化:生态文明下中国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顾雷鸣 王晓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N];新华日报;2011年
2 记者 陈丽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N];法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吴梦寒;让法理扎根社会土壤[N];甘肃日报;2008年
4 詹冬华;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要精神[N];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容;从薄变厚,是量变更是质变[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郑昭;地方立法要从“量”到“质”转变[N];福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广;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论纲[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琳琳;法治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融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葵;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和融合[D];新疆大学;2007年
3 郑静;折衷,,还是融合?[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黄彬;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关系探析[D];贵州大学;2007年
5 魏慧银;先秦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法哲学思想探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张婧仪;论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趋同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2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0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