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结构形式中的司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Abstract]:The core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judicial power from the theory of state structure form lies in how to satisfy the pursuit of judicial justice and maximize the system value of judicial power by reasonably setting up judicial institutions and dividing judicial power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ursuit of judicial justice and maximize the system value of judicial power in modern countries.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judicial power allocation modes in federal and unitary countries, we can see that the judicial power is in fact excluded from the theory of central and lo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at the jurisdiction of judicial power should avoid overlapping with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all levels of judges are appointed by the central high-level power to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we should reform the existing allocation mode of judicial power and remove the two obstacles that affect judicial justice: localization of judicial power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dicial power, which exist in reality. To achieve the unified allocation of judicial power and judicial independe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尔恕;赵立新;;面向21世纪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2 殷明胜;德法两国的司法行政体制[J];中国司法;2005年02期
3 徐亚文;美国、加拿大联邦法院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章武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司法体制改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郑贤君;;联邦制和单一制下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之理论比较[J];法学家;1998年04期
6 谢佑平,万毅;司法行政化与司法独立:悖论的司法改革——兼评法官等级制与院长辞职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宋建潮,耿景仪,熊选国;德国、法国司法制度之比较[J];人民司法;2000年03期
8 张丽娟;;法国地方分权改革的新发展——以2003年法国宪法改革为中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尹德贵;;“描述社会学”的方法论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刘少军;;论刑事诉讼合意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李泽明;陈晓东;;宽严相济视野中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田维民;;耻感文化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从“深圳妓女示众事件”说起[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张弘;;你就该为我服务,因为我们有约在先——以WTO行政服务契约性为研究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铮;列宁权力监督理论与当代中国检察监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英;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胡伟;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浦兴祖;以人大民主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王贵秀;谈谈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5 何卓文;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二)[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6 谈志林;从欧盟的宪政构架看中国地方自治的制度变迁[J];理论与改革;2004年02期
7 李严昌;文化整合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8 赵景刚;;十余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年06期
9 曾令良;论欧洲联盟法中的从属原则[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宪法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俊拴;;当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未来走向[J];政治学研究;2009年03期
3 孙波;;论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与立法分权[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4 刘建文;单一制和联邦制:中、美政府体制的宏观制度选择背景比较[J];行政论坛;2005年03期
5 谢一彪;;中国共产党建立单一制的民族国家是历史的必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1期
6 肖滨;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书成;;论纵向分权中的比例原则——以欧盟、联邦及单一制为考察对象[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邓;;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几个理论误区[J];资料通讯;2007年11期
9 王伟英;;浅议国外行政区划模式及其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叶国通;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与国家结构理论创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力;;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的新发展[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方明;;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宪政透视[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上官丕亮;;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思路——借鉴联邦制经验[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田伟;;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贡献[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张弘;;一元行政体制与多元社会的和谐关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秉金;;建立国家高度控制的法院体系之设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8 付春;任勇;;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李军超;;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从行政区划的角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丁煌;吴湘玲;;建立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体现[N];西藏日报;2008年
2 ;我国中央级税收比重总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N];中国税务报;2009年
3 天津市工商局 尚春旺 查晓东;浅析企业代表法定单一制的完善[N];中国工商报;2010年
4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田芳宝 张建平;11家企业率先改变单一制造型格局[N];嘉兴日报;2010年
5 周平;国家的结构形式[N];云南日报;2001年
6 腾卉荣;域外县的特点·印度[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泽明 本报通讯员 孙国建;工资分配从“单一制”向“公决制”转变劳资双方实现“双赢”[N];廊坊日报;2011年
8 升平;单一制与联邦制有何不同[N];人民日报;2006年
9 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望京实业总公司 潘忠法;物管营运模式应打破单一制[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10 黄志勇 暨南大学法学院;“剩余权力说”不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博;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龙长安;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字振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波;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分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任广浩;当代中国国家权力纵向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欧仁山;联邦主义与民国立宪(1912-1923)[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顺刚;“一国两制”框架下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乐斌;中国近代国家结构形式思想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严颂;经济宪政视域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庞士兵;民国初年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康健;中国地方自治现状与出路[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杨晓琴;中国当代地方自治之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薛建龙;论转型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梓楠;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初论[D];郑州大学;2007年
9 齐婉华;俄罗斯联邦制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郑州大学;2012年
10 荷里多娃·娜达丽娅;中俄两国政体制度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4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