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失衡之因探微

发布时间:2019-03-27 10:36
【摘要】:法治失衡,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所面对的而又必须克服的法治难题。法治失衡是我国传统"路径依赖"诱致性因素与我国落后的经济基础、不完备的民主制度、薄弱的市民社会、弱化的法律制度等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
[Abstract]:The imbalance of rule of law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aced by the rule of law and must be overcome in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imbalance of rule of law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restriction between the induced factors of "path dependen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ackward economic base, incomplete democratic system, weak civil society, weak legal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of our country's backward economic base, incomplete democratic system, weak civil society, weak legal syste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旺生;论法之难行之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J];中外法学;1999年01期

2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王平;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先进法律文化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从价值观念看渐进转型模式的合理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瑞全;民法精神溯源——兼论民法与市民法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邱飞;;侦查程序中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国徽;;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史祥龄;;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王勇;;权利的社会回归:论城市规划的非市场缺陷[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育虎;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岚;论宪法信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磊;法律实效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定庆云;法律信仰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及培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蔡蕾;英国衡平法的产生及早期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兰喜阳;关于新世纪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邵华;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D];湘潭大学;2001年

10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路[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2 聂施恒;胡成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的基层检察改革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赵舸;;现代法治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4 罗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5 杨海坤;;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难度与创新——以《行政强制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6 朱乃明;;论法治经济(之四)——法治经济运行的法律保障[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7 王广辉;;论法治视域下社会矛盾的化解[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7期

8 肖金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及其实践形式[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9 喻义东;;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J];党史文苑;2011年14期

10 曾世红;;依法治国与服务大局——以重庆打黑为例[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慧;;简谈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刘运宏;;民主立法问题探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王俊华;;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熊先觉;;董老对“法治”和“法制”的界定与使用——兼论我国法治道路的曲折与艰辛[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5 陶晓林;;董必武法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陈华一;;法治强国不畏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宋毓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简论——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黄欣;;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必须要有法治保障[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余军科;;董必武的法律思想与现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10 刘瀚;林道海;;董必武法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蕾;“社会主义法治”进教材 进课堂 进脑袋[N];南方周末;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国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问题值得认真思考[N];北京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N];法制日报;2007年

4 中共辽宁省本溪市委书记 李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建设[N];法制日报;2008年

5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何勤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设定了中华民族法治建设创新的重要坐标[N];光明日报;2009年

6 刘亚民;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黄稻;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利平等性[N];光明日报;2002年

8 刘俊海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打造法治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9 马霄雷;青年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N];法制日报;2008年

10 郸城县人民法院院长 温新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N];周口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艳萍;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成礼;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绍凡;从民族法制到民族法治[D];兰州大学;2007年

4 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语义和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国骞;国家法实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国;论社会主义法治下的正义[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郑乃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正义基础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3 李纪峰;论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机制[D];郑州大学;2002年

4 叶森;论儒家文化传统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5 吴记彬;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6 江泽杭;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8年

7 梁建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尹欢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朱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黄洪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8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48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c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