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Abstract]:First, it is established in twists and turns: the legal system of new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 facts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some continu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New China, the legal practic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laid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facts as the basis and law as the criter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although the principle of "based on facts and taking the law as the criterion" had not yet been formed, the thought of "all proceeding from reality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not only guided the practice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also carried out into the judicial work, forme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judicial work methods. I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瑞华;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2001年01期
2 任伊珊,田应朝;对“以事实为根据”的再认识[J];政法论坛;1999年01期
3 苏力;关于对抗制的几点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J];法学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余经林,吴东;论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马保卫;我国侦查模式的特点及其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吴东,范圣兵;刑事简易程序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汪良敏;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曹达全;试析美国辩诉交易中控辩力量对比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亚新;;围绕审判的资源获取与分配[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9 秦策;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10 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严本道;;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调查取证权的法理分析[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燕生;;“羁押候审”在中国——兼议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景汉朝;民事司法改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李红枫;行政处罚证据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从兵;论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李承华;刑事侦查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1年
3 李玉华;论诉讼证明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姚剑波;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中;论刑事证据展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刘德宏;论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司法审查[D];安徽大学;2001年
7 吴立德;刑事证据裁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军;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徐祥;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例外与自由裁量[D];苏州大学;2002年
10 许玲;论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中外法学;1996年02期
2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3 陈端洪;法律程序价值观[J];中外法学;1997年06期
4 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44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4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