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专利诉讼中的“超地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15:53
【摘要】:美国法院通过对美国专利法条文的灵活解读,突破了专利权的地域性,使得在美国境外发生的特定行为构成侵犯美国的专利权。此外,根据补充管辖权原则和异籍管辖权原则,美国联邦法院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受理侵犯外国专利权的诉讼。美国法院在专利诉讼中发展出的这种"超地域性",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哲学观和学术研究共同推动的结果。本文认为,通过单个国家的司法实践突破专利法的地域性是有局限性的,应寄希望于在专利合作保护方面进行国际立法。
[Abstract]:Through the flexi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law, the United States courts break through the territorial nature of the patent rights and make certain acts occurring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e an infring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rights. In addi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supplementary jurisdiction and alien jurisdiction, the federal cou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may accept actions for infringement of foreign patent rights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is kind of "transregional" developed by American courts in patent litigation is the result of American pragmatism philosophy of law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limited to break through the regional nature of patent law through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a single country, and it should be hoped that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patent cooperation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085工程”“贸易便利化视角下知识产权边境制度问题研究”(Z0851104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华;当事人陈述的制度化处理[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2 毕玉谦;;试论反诉制度的基本议题与调整思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宋华东;律师工作成果豁免原则评介[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重构[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5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论民事再审制度之重构[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6 翁潞梅;美国集团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比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程政举;反诉制度之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徐伟功,黄鹏;美国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初探[J];时代法学;2005年02期

9 冯锦彩;;浅析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概念[J];理论探索;2006年01期

10 于胜刚;;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伟功;黄鹏;;美国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童兆洪;民事执行权的理论构建[D];吉林大学;2004年

3 黎晓光;中外行业仲裁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吴俐;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6 萨仁;论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竹华;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合理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赵泽君;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嘎利;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战;证人资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范志勇;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适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鲍杰;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宁晟;民事起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丁宝同;简论英美诉答及对中国之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徐黎明;证券侵权民事诉讼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李小鹤;集团性权利救济的法理与实践[D];湘潭大学;2004年

8 钱杏春;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之构想[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靳起;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改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李丽;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D];湘潭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术杰,于延晓;知识产权地域性的成因及其发展[J];长白学刊;2004年06期

2 李先波,刘林森;论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管辖权之协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吕岩峰;知识产权之冲突法评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晶;;美国“诊所式”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岳哲平;张晓东;;高智发明公司启动诉讼的影响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6期

3 张鹏程;;美国陪审团的秘密评议原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海荣;;浅析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J];华章;2011年13期

5 豆瑞星;;专利诉讼:苹果狙击安卓[J];互联网周刊;2011年15期

6 罗清;;美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三波浪潮及其可能走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吴凯;;美国“法庭之友”制度述评及其对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的借鉴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肖柳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视角——基于美国医疗过失诉讼与医疗保险关联性的分析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7期

9 朱伶杰;;美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及其特点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林轲亮;;美国民事间接强制执行制度的立法原因及基本理论思想研究[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静;;企业在加工承揽业务中的专利侵权法律风险[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2 刘平;刘志全;朱忠军;陈永梅;;美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纠纷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分析及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仇永胜;黄环;;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齐晓寰;;英国专利代理人从事诉讼工作的制度安排[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周兴芳;;企业专利侵权之应对策略——从SigmaTel与珠海矩力专利纠纷案分析美国337条款[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晋刚;应对专利诉讼的七大利器[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张焱;深圳“上演”美国专利诉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3 马秀山;比较美日市场及其专利诉讼[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东方华仁;造型相似引来中国汽车专利诉讼第一案[N];中国交通报;2004年

5 刘瑞;双环状告本田——中国汽车专利诉讼第一案[N];西部时报;2004年

6 Vincent P.Kovalick;马克曼听证程序及其在美国专利诉讼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7 尚吉刚;战争无赢家![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东方华仁;双环状告本田:中国汽车专利诉讼第一案[N];国际商报;2004年

9 记者 闫文锋;美国专利诉讼模拟法庭在中国研讨会开庭[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10 金振蓉;我企业首次在美赢得专利诉讼[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玲;从美国法律对补贴的界定看中国的补贴现状及其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梁茹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宋秋艳;美国陪审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川;美国辅助技术法律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游云庭;论美国殖民地时期对英国普通法制度的继受[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郭素莲;试论美国福利权利及其法律地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卜新兵;麦迪逊与美国宪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白晓;美国专家证言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邢璐;美国网络言论自由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贤刚;英美法学教育实践性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2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72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