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祈天救灾的法律制度及其影响
[Abstract]:It has a long history to pray for heaven and disaster relief. The legal system of "flood and drought is prayer" was stipulated in the Q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Guang Xu Qing Dynasty". When the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cam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pposition prayed for heaven one after another, reflected on personnel, opened up the road, and rectifi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officials. Clean up the prison in order to be called by heaven and man and save the people from disaster.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应对灾荒的法制建设研究——以河北自然灾害为对象》(课题号:10YJC820058)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应对灾荒的法制建设研究——以河北自然灾害为对象》(课题号:HB10HFX057)
【分类号】:D929;K2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光绪朝直隶淮练军筑河抢险史料[J];历史档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伟;;晚清顺天府的专项备荒经费[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王小惠;;清末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以明恩溥、何天爵以及麦高温为考察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郎元智;;近代东北灾荒史研究:综述与展望[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周小英;;近代中国在西方的“他者”形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史国栋;;清代溺婴现象对乡民婚姻生活的影响[J];传承;2009年18期
6 朱伟华;;屯堡文本符号化空间的关键词与核心句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增元;;乡村社区治理研究: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及研究视角的述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黄耀明;;中国佛学精神嬗变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杨豪;;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2期
10 杨豪;;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表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杨林霞;豫南X地非登记教会与乡村社会秩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8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9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海涛;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成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晓旭;体现乡土情结的餐饮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邓晓姣;乡村住宅与生态共生性的重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德硕;传教士与丁戊奇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力勇;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嘉利;历史时期陕西水井技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丽丽;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霞;张之洞——不染于晚清腐败官场的廉洁官吏[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杨剑利;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J];清史研究;2000年04期
3 褚宸舸;试论晚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李永春;郭嵩焘与晚清厘金[J];史学月刊;2001年03期
5 夏泉;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变革思想述评[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苏全有;论晚清灾荒的成因及其影响[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关威;晚清同光政局论析[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8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小莉;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崇儒重道”到“中体西用”[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10 苏全有,李风华;晚清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喻大华;;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俱;;丁日昌在台湾建省过程中的贡献[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启强;;巡抚岑毓英为政贵州述略[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黎瑛;;岑毓英与边疆建设[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孔颖;;晚清游历官段献增事迹述略[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9 袁若宁;;曾国藩廉政文化初探[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10 郝伟锋;;试论张难先对琼崖大革命的贡献[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明;吴调卿与戊戌变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张鸣;名士和能臣之间的悲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杨齐福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管窥清末民众兴学、毁学与殉学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文海;“老屋子”的比喻[N];光明日报;2005年
5 贺海;直隶总督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张宏杰;曾国藩“清廉”之名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李学峰;30年来清末新政研究述评[N];团结报;2009年
8 陈凯;清末民初京师筹办自来水厂的曲折经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吴岗;租界地契——瓜分中国的缩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王长喜;百年前的南京“博览会”——南洋劝业会[N];中国档案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李世众;晚清温州权力关系格局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晓荣;晚清华洋商事纠纷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林广志;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向军;晚清华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程玲娟;空间、资源争夺与晚清山东教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魏露苓;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青松;晚清知识分子心态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林琳;总理衙门与晚清近代化[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翠萍;晚清地方自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艳雄;晚清湖南商事习惯的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懿华;论薛福成国防科技思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汤丽莉;地方督抚与时而变的典型[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慧慧;晚清学部编审教科书的活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冷光伟;晚清警察腐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正娜;晚清幕府与近代社会[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李玉;晚清实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3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8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