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法治所衍生的苦恋——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思维方向的反思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法律方法理论研究”(10JJD820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伟建;;美国推进中东民主的困境——从伊拉克民主实践和哈马斯当选谈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2期
2 吴卫军,冯军;论法律共同体[J];当代法学;2001年11期
3 张文显;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法学研究;1994年05期
4 卓泽渊;论法政治学的创立[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国华;;审判的社会效果寓于其法律效果之中[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保罗·克雷格;王东楠;;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分析框架[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3 泮伟江;;部门法研究对中国法理学的可贵贡献——兼谈如何理解中国法治困境[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4 赵骏;韩小安;;WTO法治和中国法治的砥砺与互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吴情树;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N];检察日报;2011年
2 胡玲玲;能动司法是实质法治的必然要求[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晏耀斌;一起奸幼案的起伏逆转[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记者 望田;法律让社会更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煜儒;苏州对没收“违法所得”举行听证[N];法制日报;2005年
6 梁治平(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两种法治观[N];文汇报;2001年
7 陈贵民;关于法官“造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徐显明;法治建设中的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9 姜明安;“协调和解”:还需完善法律依据[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林来梵;“法律保留”的诱惑[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孟林;法律自治理论的流变[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鹤;生产方式变革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刘金诺;“法治指数”中国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徐鹏;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可欣;我国授权行政立法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松;论昂格尔的法治观[D];海南大学;2012年
6 王莹;“世俗理性人”的法治[D];吉林大学;2011年
7 辛大朋;科技时代的法律信仰危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智;论富勒合法性原则的确立及价值[D];西南大学;2007年
9 周怡萍;论法律原则[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孝强;行政立法与现代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9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8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