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制度与法治实践——一个文化的分析视角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树臣;;让历史预言未来[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2 龚廷泰;;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追求司法的真善美[J];中国审判;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立安;;整体历史观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叶传星;;当代中国法治理念的内在悖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段红柳;资金星;;以人为本理念与当代中国法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钱磊;;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葛建义;市民社会的法治意义[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门静;庄锡福;;试论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的生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7 ;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6期
8 严冰;王胜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6期
9 董开军;王公义;韩秀桃;刘武俊;郭春涛;吴玲;种若静;庄春英;任永安;王宇珊;张鹏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笔谈[J];中国司法;2006年07期
10 陈炎兵;;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3 孙国华;方林;;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邓t@;;聆听法治前行的诲音——历久弥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郑国;;董必武法律思想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影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7 龙小宁;;权利假说理论与中国法治发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潘爱国;;论董必武法治国家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关天国;;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10 柴荣;王昕;;三十年再努力:建立人民守法理念——简论董必武人民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永松;树立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N];遵义日报;2009年
2 石泰峰;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法治理念[N];文汇报;2006年
3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阿坝日报;2006年
4 宣州区人民法院院长 罗远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张勤 陈文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做到“十查十看”[N];北方法制报;2006年
6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孟繁有;深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N];赤峰日报;2006年
7 欧阳晨雨;法治理念:“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N];中国审计报;2006年
8 王春波;深刻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N];楚雄日报(汉);2007年
9 记者 张永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N];抚顺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斗斗;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座谈会召开[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曙生;通往自由的道路[D];重庆大学;2008年
2 韩慧;英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宇;美国新现实主义法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兴民;和谐社会下法治理念演进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杨影;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颖;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迎军;论法治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谭峰;西方法治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的双重影响[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安亮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选择[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全蕾;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贾奇英;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之历史变迁[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疆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0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