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解释的限度

发布时间:2019-07-26 17:47
【摘要】:法治并不反对法律解释,而是和法律解释形成互动发展的关系。但法治反对过度解释,要求法律解释必须在一定限度内进行。法律解释的限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法治国家中法律解释的限度并不相同。法律自身的状况、法律文化传统、形成法治的历史背景等法治建设的状况,制约着法律解释的限度。我国的法治建设状况决定了我国的法律解释应当从自由解释转向严格解释,从维护权力的解释转向保护权利的解释。在形式上坚持严格解释,在实质上坚持保护权利的解释,是我国法治建设所要求的法律解释的限度。
[Abstract]:The rule of law does not object to legal interpretation, but forms a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with legal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 rule of law opposes excessive interpretation, which requires that legal interpret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for the limit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limit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not the sam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ruled by law. The situation of law itself, the tradition of legal cultur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forming the rule of law and so on, restrict the limit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determines that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changed from free interpretation to strict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safeguarding power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tecting rights. Adhering to strict interpretation in form and protecting rights in essence are the limits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requir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FFX0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支持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陈金钊;;反对解释的场景及主体[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3 陈金钊;;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国龙;;法治反对过度解释:论法律解释的限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陈金钊;;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J];文史哲;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肖建华;唐玉富;;公益诉讼的建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平;;比较法学中的社会背景分析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8 程宗璋;完善我国法律解释体系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孙明娟,安喜厌;论环境侵害救济的社会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立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锦堂;;“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7 袁绍春;刘晓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希尧;;海事私法统一解释问题研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艾琴;;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4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梁迎修;论法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陈万进;论环境侵权与环境权的救济[D];郑州大学;2001年

10 刘桥;从客观标准到实证标准:试论“短线交易”行为要件的目的解释[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金钊;;反对解释的场景及主体[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2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4 袁曙宏;韩春晖;;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发展规律研究[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5 陈金钊;;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陈金钊;;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J];文史哲;2005年06期

7 范进学;;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辨思[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8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J];政法论丛;2004年03期

9 范愉;;新法律现实主义的勃兴与当代中国法学反思[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倩;;浅论富勒的法律解释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2 马国梅;;法律漏洞之研究[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3 王宜珂;;浅析法律解释的漏洞补充功能[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4 谢关星;;试论法治游戏中的法律解释[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娜;;许霆案的法哲学反思[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6 孙超;;以许霆案为例试论法律解释的局限性[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7 徐成宝;;中国古代刑法解释相关问题探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胡卉;;法律发现与法律适用——以“离婚协议”案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9 卢小龙;;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法治生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10 周大伟;;中国人的法治基因[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卫星;;增强法治观念 提高执法水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昌泰;;董必武的法治国家观与新时期的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施新州;;建国初期法院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试析董必武关于法治国家的重要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陈永强;;试论实现“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孙国华;;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8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瀚;;弘扬法治文明 建设法治国家——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几点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刘铁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针——学习邓小平的法治思想[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立;中德法治国家对话活跃[N];法制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兢;中德持续开展“法治国家对话”[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俞可平;毫不动摇地走向法治国家[N];北京日报;2011年

4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文;法律的“土与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裴智勇 王比学 黄庆畅 秦佩华 崔鹏;昂首迈向法治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整理;法治国家建设的里程碑[N];光明日报;2011年

7 沈峰;“程序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必然[N];法制日报;2010年

8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批评法律的“偏执”[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刘太刚;法治国家的“良法”背景[N];法制日报;2003年

10 本报高级记者 袁祥;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3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镭;习惯与法律:两种规则体系及其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9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灵海;解释学与法律解释[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谢雪雁;中国司法解释体制解读[D];武汉大学;2005年

3 苏哲;我国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荻;论司法的合法性与法律商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娟;我国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7 陈克铭;法律解释的确定性寻求[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陆正明;我国司法解释的错位与矫正[D];苏州大学;2006年

9 郑瑜;论法律解释[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彭芳;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9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19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