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司法审判中的适用研究》(10BX017) 广西文科中心《南疆民族和谐研究团队》项目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民族法学与南疆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桂教人2011 47号)项目
【分类号】:D9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超;;民族习惯法与民族习惯涵义解析[J];学术界;2008年03期
2 王学辉;;民族习惯法与现行法制的冲突及其消融[J];现代法学;1993年06期
3 魏刚健;;浅议民族习惯与民族习惯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谢晖;;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十二)[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莹;;论民族习惯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和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6 谢晖;;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陈武强;;宋代民族习惯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22期
8 宋宏飞;;从法制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民族法的发展[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8期
9 谢晖;;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究专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韩敏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刑法[J];太平洋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2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李步云;;法治征程的足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富森;;权势与法律的较量——代理金铃影业(香港)公司二案之始末[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鲜连发;;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议案建议工作在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农优勇;;浅谈邓小平“两手抓”的法制思想[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宗田;汪新胜;;论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杨望远;;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10 金银焕;;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文龙;改革开放30年法治建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N];贵阳日报;2008年
2 林琦(作者为省人大副秘书长);经济全球化与法治国际化趋势[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3 周学;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4 记者 漆艳;“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天水日报;2011年
5 记者 蒋安杰邋吴晓锋;改革开放与中国法制建设30年论坛暨西南政法大学复招3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N];法制日报;2008年
6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法工委主任 游劝荣;法治是一种社会状态[N];人民日报;2008年
7 赵杰;2008年:中国法治建设值得期待的重要一年[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中共哈尔滨市委讲师团 于远震;从“法制”到“法治”[N];哈尔滨日报;2008年
9 法学所 郑成思;构建法学研究创新体系之我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邓清波;破除“贫腐”恶性循环重在补齐法制短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丁国民;法治“三农”[D];中南大学;2004年
4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法律功能及其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王晖;美国死刑之文化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春晖;WTO与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任广志;当代中国法治理念的变革及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王霞;弘扬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田方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9 张蕾;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新时期中国法治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二玲;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法律功能的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0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3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