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精神及其对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习惯法文化在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意义、作用研究》(批准号:CLS(2012)C94)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陈延斌;张琳;;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峰;;环境法视野下的中国水权制度演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张翅;;从《不用刑审判书》看古代司法中的术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赵晶;;刑事和解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若干断想[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闵冬芳;;清代法律和司法实践对共同谋杀之首犯与从犯的认定[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6 蒋铁初;中国古代精神病人犯罪法探析[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张德美;;家族本位视角下的法律儒家化[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8 李勤;;浅析儒家思想对古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田东奎;论明代的廉政法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陈长征;马轶伦;;唐代职务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红;;论见义勇为的法律救助[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3 杨长泉;;深描地方性知识——黔东南苗族原生态习惯法探析[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4 姚秀兰;;近代中国律师制度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瑞丽;宋代官营工商业竞价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慧玲;故意伤害罪认定及量刑中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颂;隋唐“蛊”现象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君;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大梅;结婚法律制度与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冲突和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玲玲;先秦教育刑思想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史志敏;清末刑罚的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周洁;唐代贡举非人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曹丽萍;敦煌文献中的唐五代祥瑞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延斌;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1年04期
2 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J];道德与文明;1998年02期
3 李交发;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4 张永国,吴爱平;论苗族议榔的社会属性和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02期
5 喜农;黔东南苗族“议榔”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02期
6 陈延斌;《郑氏规范》的家庭教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1年06期
7 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聪;孔子的“无讼”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2 刘继国;;和谐与法治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小葵;;中国古代诉讼中的“和谐”观[J];学习论坛;2006年11期
4 王丽洁;;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张舫;;利益冲突中的和谐——对我国立法中各方博弈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娄晓玲;;从情理和无讼中追求和谐——对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几点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7 赵天宝;;自发秩序与和谐——以景颇族解纷为例[J];学术探索;2010年01期
8 韩爱芹;薛静;;论法律体系的和谐构建[J];法学与实践;2009年04期
9 何士青;;法与人:从对立到和谐[J];中国检察官;2006年01期
10 张绍明;;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楚天主人;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聂文龙;;法律逻辑中的内涵逻辑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亲情不能代替合约[N];发展导报;2000年
2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收购交易疑似不公雷曼怒告“恩人”巴克莱[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喻中;和谐——法的基本价值[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时报记者 刘芸;明星梦碎 签约费应不应退[N];滨海时报;2011年
5 本报实习生 宗满意;换房度假旅游,你敢试试吗?[N];厦门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文郁 通讯员 刘黎明;预售商品房不符合约定 退款赔损失[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7 杨帆;代理销售机构是否需要承担债务?[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培贵;买房未成押金不退客户中介各有说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翟敏 赵正辉;张柏芝肖像遭侵权 法院判赔100万[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羽馨 杰夫;透支一万判赔二万六[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勇;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D];湖南大学;2007年
2 张巨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段晓彦;“容隐制”及其现代意蕴解读[D];四川大学;2007年
4 许娟娟;“无讼”的理由及其逻辑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顾一鸣;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江苏大学;2007年
6 任映绮;关于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内在差异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美玲;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法治社会之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春阳;我国传统文化对实行法治的障碍[D];苏州大学;2004年
9 韩景淇;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合”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鞠成伟;法哲学视野中的财产权观念[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