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事诉讼习惯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09JJD820014)
【分类号】:D925.1;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世荣;中国古代判词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2 徐忠明;;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泽枫;;论传统老庄虚无思想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3 刘绪义;;论先秦诸子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现代启示[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黎学军;;传统哲学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之思辨[J];创新;2010年05期
6 蒋先福;彭中礼;;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侯磊;;重构《管子》中法家思想的发展理路[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8 臧豪杰;;现代社会下的国学迷思——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鸣[J];船山学刊;2011年04期
9 米咪;;庄子之“道”[J];研究生法学;2009年01期
10 常江;胡海波;;论“为政以人”的政治哲学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哲学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白明;老庄正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钦香;天道、人道、王道[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汲广林;《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婷婷;当代大学生利益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学才;千乘欧阳氏家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筱研;明末的强盗案件及府级推官的司法审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蓓;民事判决书规范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学家;《周礼》中“官计”制度试探[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珠坤;王安石政治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徐忠明;“刑治主义”与中国古代法律观念[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3 王杰文;;试论冯梦龙的笑话理论及其意义——以冯梦龙辑录的三部笑话集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闫晓君;走近“陕派律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邱捷;;知县与地方士绅的合作与冲突——以同治年间的广东省广宁县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6 霍存福;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7 王杰文;中国古代荤笑话中的模式化人物——以《笑林广记》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吴小如;读《笑林广记》[J];书屋;1997年06期
9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政治笑话[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5期
10 徐忠明;权利与伸冤: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庆婵;;浅谈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庆;;传统诉讼制度文化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3 赵清;;浅析法院判决与权利生成——以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与实践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4 周艳波;包汉财;曹培忠;;WTO环境下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以日本的民事调停制度为借鉴[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肖静;;浅谈我国实行民事公诉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6期
6 姚萍;;对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7 冯艳艳;颜超;;浅谈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9期
8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构建[J];法治研究;2010年04期
9 朱绚凌;;我国专制诉讼制度与TRIPS协议的框架对比[J];改革与开放;2001年05期
10 陈绍辉;时洪洋;;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竞;辽博打造“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N];辽宁日报;2007年
4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科馆;中国科技馆新馆盛装亮相奥运公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中国古代体育有哪些迷人之处[N];北京日报;2001年
7 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初探[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9 好运;古代书画册页仍是市场最爱[N];中国商报;2006年
1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刘雁;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动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姜森;中国民事诉讼制度近代化起源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3 刘杰;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实践性失衡[D];苏州大学;2011年
4 韦静雯;中国古代车的渊源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7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