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作为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的习惯法

发布时间:2019-10-12 13:37
【摘要】:当代社会的发展使法律渊源的多元色彩更加突出。习惯法为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渊源,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习惯在特定情况下经国家认可成为习惯法而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习惯法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习惯法的当代传承和现代价值——以广西金秀瑶族为考察对象”(项目号10YJA820021)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瑶族习惯法与法治现代化关系研究”(项目号2011081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2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易继明;论日耳曼财产法的团体主义特征[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4 陈灵海;威格摩尔及其《世界法系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5 崔俊贵;意思自治原则的兴起及原因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7 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高金榜;法的起源探源——再论马克思主义的法起源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黄文艺;法律教育四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刘克毅;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一种方法论的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长山;;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与“法治国家”的定位[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俊杰;;当代俄罗斯法治国家原则述评[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昌宇;;当代俄罗斯法治国家构建的文化探寻[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7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韶峰;反倾销法调查程序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柯敏;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陈垣;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志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冀诚;论动产抵押权的优先效力在我国民法上的应有状态[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于飞;我国合伙立法体系的重构[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杨晓丹;国际商事代理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春杨;;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从“杀猪封山”看习惯的存留与效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涛;;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J];法学家;2011年04期

2 杨文硕;谭正;;习惯法调整民间金融的实践逻辑[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3 徐焱;;论司法解释之法源地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艳君;;碑刻中的白族习惯法[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李磊;;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及现代借鉴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丽媛;江丽丽;;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调适与互动——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视角[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王灏;;澳大利亚侵权行为法诠释[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8 吴建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彝族地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9 李婧;;近代银行法之法律渊源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彦增;杨长泉;;民族村寨运用习惯法解决纠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黔东南苗、侗村寨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张渝;王佳;;清代占里侗族婚姻习惯法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徐晓光;;清朝政府对苗族立法与苗疆习惯法的准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李剑;;论南诏的法律制度[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许嘉璐;;序[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铁柱;;试论蒙古古代约孙的成文法[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章润;“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N];法制日报;2009年

2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蒋华林;习惯法的前世今生[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金贵;从春节放假看习惯法的力量[N];检察日报;2006年

4 蔡海波;从“私了”看我国习惯法的现实意义[N];法制日报;2008年

5 秦国辉;学说的法源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周学;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王洪亮;由“善良风俗”看法官找法与造法[N];法制日报;2007年

8 ;人情世故与非正式法律[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从阁楼到地窖[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西南政法大学 龙大轩;和合: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生;习惯性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6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7 周欣宇;文化与制度:藏区命价纠纷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袁家超;清代契约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徐菲;希伯来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景奎;民间法作为法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唐新林;论习惯法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旭;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地租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黄民;论本土资源的现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8 朱泽坤;中国古代成文法形成时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晟;我国习惯法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五平;论尼日利亚伊格博族习惯法[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