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商会立法与商会治理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商会立法与商会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商会对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商会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术界对商会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但是以1902年至1949年整个商会存在的历史为时间段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整个近代商会立法为对象,考察商会的治理结构的演变,包括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商会活动的实际效果,以此透视政府与商会的关系。 近代商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立法理念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呈现政府与商会多元化的关系。清末民初时期,在“重商思想”的立法理念下,改变以前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政策,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和1914年、1915年《商会法》,此时处于商会初建时期,立法体例较为简单,商会采用会董制,以个人会员为主,运行机制也呈现出初建时期较为粗糙简单的特点。此时期政府权利较弱,商会商事仲裁在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乃至弥补了司法制度的不足,商会的自主性较高、独立性较强。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党国体制下,司法制度逐步健全,商会形成规范稳定的立法体例,基本为后来沿用,商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国民党加强对全社会的控制,改组商会,但是在法律上赋予商会的权力仍然较广泛,涉及经济事务、政治事务、社会事务等,政府也很重视商会。在处理商事纠纷时,法院也常向商会调查本埠商事习惯,在此时期商会并不像某些论者所说的完全屈从于政府,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工具,而是仍为政府重视,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活动也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到了战时及战后,在统制经济思想下,为适应战时需要,商会会员一分为三,采用理监事制,在很多规章制度上与战前的区别不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国民党对商会的控制日益加强,在沦陷区日本也积极控制商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会即使想争取权利获得发展,也是无能为力,商会的商事裁判权也逐渐丧失。我认为商会经历了三个治理时期:弱势政府下的不断发展时期、管理控制型治理模式正式形成时期、管理控制进一步加强时期。 中国近代商会近五十年的立法史透露出政府与商会的多元关系,二者并不是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政府既依靠商会建立工商秩序,又控制其发展,将其至于控制范围之内,在放权与控权中斟酌。商会一方面与政府斗争,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但是不可能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对抗政府的力量,一方面也要依赖政府求得发展。
【关键词】:近代商会立法 重商思想 以党治国 统制经济 治理结构 组织架构 运行机制 商事纠纷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K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2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1-12
- 二、学术前史12-21
- 1、关于社团立法法律本身的研究12-14
- 2、关于社团治理内容的研究14-17
- 3、关于社团治理成效的研究17-20
- 4、关于近代中国对社团治理的认识的研究20-21
- 三、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21-22
-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商会立法22-41
- 一、重商思想与商会立法22-26
- 二、初创商会治理结构26-35
- 1、始创组织架构26-29
- 2、初建运行机制29-33
- 3、总会与分会的关系33-35
- 三、商会职能的配置及成效35-41
- 1、商会职能的规范35-37
- 2、商会活动的成效37-41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商会立法41-60
- 一、党国体制下的商会立法41-44
- 二、规范商会治理结构44-52
- 1、改革组织架构44-47
- 2、变革运行机制47-50
- 3、商会与同业公会的组织关系50-52
- 三、商会职能及其活动的控制52-60
- 1、商会职能的调控52-54
- 2、对商会活动的控制54-60
- 第三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商会立法60-74
- 一、统制体制与商会立法60-63
- 二、调整商会治理结构63-71
- 1、调整组织架构63-67
- 2、调节运行机制67-69
- 3、商会与工商同业公会的关系69-71
- 三、商会职能的演变及其活动71-74
- 结语74-77
- 附录77-116
- 附表一:《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录》中关于商会及商会法的会议77-87
- 附录二: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1903年)87-91
- 附录三:商会法(1914年9月12日法律,十二号九月十三日政)91-96
- 附录四:商会法(1915年12月14日,民国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法律第十一号)96-101
- 附录五:商会法(1929年8月15日公布)101-106
- 附录六:修正商会法(1938年1月13日,二十七年一月十三日公布)106-111
- 附录七:商会法(1942年1月7日公布,汪伪政府发布)111-116
- 参考文献116-122
- 后记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张帆;杨洪;;抗战时期中共社团管理政策初探[J];党的文献;2010年04期
3 杨焕鹏;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周石峰,易继苍;马寅初“统制经济”学说及其历史语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蔡晓荣;;晚清商业行会对华洋商事纠纷的参预:一个商事习惯法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文庠;;试论民国时期中医开业管理政策法规与实施[J];民国档案;2007年04期
7 魏文享;赵永利;;抗战胜利后武汉律师群体的发展轨迹[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戴斌武;;论“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福利事业[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9 程皓;;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律师制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常健;;清末民初商会裁判制度:法律形成与特点解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严成;民国律师公会研究(1912—1936)[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静;商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桂林;民国时期慈善法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良亭;历史剧变下苏州商会的抉择(1945-1954)[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绿英;民国时期的民间慈善团体——以20、30年代的成都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3 张雷;北洋政府律师制度确立及实施效果探析[D];河南大学;2004年
4 羡萌;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研究(1912—1924)[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登秀;清末教育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茂玲;战后广州市商会研究(1946-1949)[D];暨南大学;2006年
8 曹一宁;永嘉县商会述论[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陈清辉;清末民初福建教育会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先锋;民国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商会立法与商会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