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儒学信仰、法政新知与议员风骨——从晚清资政院议员之操守谈起

发布时间:2020-02-15 04:14
【摘要】:近代中国宪政之路曲折异常,这跟议员们风骨每况愈下紧密相关。议员们风骨之有无、多少,跟其思想背景紧密相关。晚清资政院议员能将传统儒学信仰和法政新知较良性结合,故能在议事时充分表现其风骨;民初以降,儒学不再是信仰之源,沦为章句记诵之术;经移植而来的法政之学对议员们来说仅仅是"新知",而不能提供新"信仰"。如何让民意代表保有信仰?如何让整个社会在权势之上、权势之外自有其独立的是非信念?这是反思近代中国宪政历程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启成;;君主立宪的一曲挽歌 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百年祭[J];中外法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马陵合;;民初国会与外债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金建;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徐有礼;巴杰;;略论民初河南社会的组党热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在全;;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铭德;;孙中山、张作霖同盟与莫斯科的关系[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2 文红玉;;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孙松松;;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政党因素——基于辛亥革命历史的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仲明;宫欣旺;;论危机处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汉、唐、清三代的比较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重光;;漳、泉二州文化形态异同论[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柳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甘映红;论海瑞的行政人格[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云;黄乃裳与近代福州报刊的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海洋;浅谈清末资政院的悲剧[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侯宜杰;;中国最早的议会——资政院[J];中国人大;2010年02期

3 李刚;;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J];中国报道;2010年03期

4 邵建;;清末的“人大”如何与政府博弈[J];学习博览;2010年11期

5 王开玺;论资政院中的立宪派议员[J];史学集刊;2003年03期

6 高放 ,韦庆远 ,刘文源;西方代议制度在中国的最早试验——试论清末的资政院和谘议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7 邱远猷;;清末“立宪改官”中的资政院和咨议局[J];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05期

8 张培田,陈金全;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考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祁世远;;清末资政院研究综述[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10 孔艳;;论清末资政院[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因彻;谢宁;;庚戌辛亥年间全国预算与边防的辩论:立宪团体与民族民主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2 闾小波;;从议会主义到宪法主义——从魏源到孙中山民主诉求之检讨[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3 耿云志;;清未资产阶级立宪派与谘议局[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4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李细珠;;论清末“皇族内阁”出台的前因后果——侧重清廷高层政治权力运作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6 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9 彭剑;;宪政编查馆与清季宪政改革[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10 于敬;;否定辛亥革命意欲何为?[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宜杰;资政院的两位总裁[N];南方周末;2011年

2 李公明;“庶政公诸舆论”是……百年前的余焰还在燃烧[N];东方早报;2011年

3 侯宜杰;末代状元刘春霖如何当国民代表[N];南方周末;2010年

4 陆元;从资政院到国会[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林楚方;1904—1911:西法东渐[N];南方周末;2004年

6 侯宜杰;谘议局不愧为代议机关[N];南方周末;2008年

7 汤万君 魏甫华;“身贵自由,,国贵自主”[N];深圳商报;2003年

8 董伟 刘建军;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商人[N];学习时报;2006年

9 迟云飞;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李学峰;30年来清末新政研究述评[N];团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刁振娇;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黄俊军;清末湖南立宪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锐;清末资政院弹劾军机大臣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方学勇;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白杨;浅析清末资政院[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松祥;资政院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祝新生;论资政院中的钦选议员[D];湘潭大学;2007年

6 祁世远;晚清中国的政治盛典[D];湘潭大学;2007年

7 曹双丽;清末资政院的民选议员[D];湘潭大学;2007年

8 魏彬;资政院第二次年会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田小亮;宪政思想的发育与宪政的仿行[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9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79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