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间接侵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71.2;D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可操作性难题及其应对[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8期
2 杨延超;;为专利权质押正名[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3 陈悦;;我国专利权的行政保护浅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4 陈悦;;论如何完善我国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度[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5 杨红军;赵加兵;;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7期
6 杨萌;郑志柱;;专利间接侵权与专利侵权判定原则[J];知识产权;2011年04期
7 刘远山;余秀宝;蔡清明;;我国专利权投资入股论要——以《公司法》的规定为视角[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刘斌斌;张恩凯;;专利权的许可形态及其对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任燕;邵珊珊;;略论日本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冯涛;李冠新;;专利权投资的经济效用与法律规范分析[J];知识产权;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霞;;专利侵权诉讼中合同抗辩效力的认定[A];专利法研究(1997)[C];1997年
2 刘立平;;再谈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与专利权的国际用尽论——析日本最高法院1997年7月1日“BBS铝制车轮”三审判决案[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3 徐棣枫;厉宁;;试论滥用专利权——专利领域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4 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5 尹新天;;专利权的国际用尽及平行进口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6 程跃华;;专利使用侵权责任研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7 刘国伟;;美国的KSRv.Teleflex案与中国的创造性问题的审查[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闫文军;;美国专利滥用原则评介[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韩晓春;;涉及专利的合同登记的法律效力[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10 吴焱;;对新专利法实施后专利程序中三要素管理的一点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平;应建立专利间接侵权制约制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2 田浩;“天下第一刀”专利权复归专利权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乔地;我专利权人状告日本索尼、佳能公司[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Z
本文编号:2595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9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