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8 22:57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从 历史的视角考察新时期法制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两个阶段简单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法 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以1954年宪法为核心的新中国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立 法、执法、司法工作稳步发展,为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初步基 础。总的来讲,法制建设在这20年中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法制建设的成就不 大,存在的问题很多。 第二部分,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全面破坏,从1976年10 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民主和法制建设 走向历史转折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国家的一些重大的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得 到恢复,但由于“左”倾错误的继续,我国法制建设处于徘徊时期。直到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才开始真正进入其 繁荣发展时期。因此,文章以此为背景分三个阶段重点从法制宣传教育、立 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发展概况,揭示了我 国法制建设由恢复重建到纵深发展的发展轨迹。 第三部分,指出并分析了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从基本无法可依到以宪法为核心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同时还存 在许多问题,文章首先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法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公民法律信仰、法律素质、政法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问 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法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关 键是如何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变为12亿人民的自觉行动,把法治规律同中 国国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本文认 为,总的思路应当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点,有计划、有步骤地 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着眼现实但不安于现状,确立目标但不急于求 成,做到既循序前进,又有所作为。据此,该部分从法制教育、立法、执 法、司法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920.0
本文编号:2619930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920.0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探析与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261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1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