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初步

发布时间:2020-10-22 16:55
   中国的古代法律道德伦理色彩异常浓厚,儒家思想在秦汉以后一直 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指导思想,法律自身也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一种 重要体现形式。本文旨在对西汉中后期儒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律令的变 化、执法者的变化、新司法原则的出现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关系等问题 进行分析,以说明秦汉的律令体系是如何在西汉中后期随着儒家思想统 治地位的确立而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 汉代的律令体系承秦而来,以法家精神为本。汉初的指导思想是黄 老思想,法律变动不大。汉代法律体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汉武帝时期 开始。一般都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 确立,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也随之而展开,而事实上古代法律同儒家思想 的结合基调确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通过对汉武帝时代国家总体政策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时代 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各种思想并存的时代。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历史的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没有使儒 术获得独尊的地位,只是为儒学打通了上升通道、开放了上升空间而已。 WP=4 昭帝、宣帝时代,基本上延续了汉武帝时代的政策,但是儒学的影 响已经十分巨大。此后儒家思想才渐渐成为主流思想。 西汉中后期法律儒家化主要体现在律令的修订、皇帝的诏令、执法 官员的变化以及司法中引经决狱的出现上。儒生们在参与律令修订的过 程中、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引入儒家经典的原则对法律进行着影响。随 着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作为法律形式一种的皇帝的诏令也越来越多的 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无论是修订律令还是引经决狱,儒家思想对法律影响的作用方式都 是比较务实的,但是儒家思想中非理性因素的膨胀以及长期以来对法家 思想的排斥态度,最终催生了王莽改制。王莽改制试图完全依照儒家经 典中的教条来改造、规制社会,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遭到了 失败。这也说明用完全的“礼治”来取代“法治”的不可能性。在经历 了纯任“法治”的秦和纯任“礼治”的新莽的失败后,引礼入法、礼法 结合这种务实的作法在东汉成为儒家思想影响律令体系的主要作用方 式。 秦政的失败充分暴露了纯任“法治”的不足,而新莽的覆亡也说明 了纯任“礼治”缺陷。西汉中后期,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在大大 压抑了其自身的非理性因素后,其对法律的影响进入了务实的正轨。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D929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汉帝国指导思想及法律思想的变化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上升态势
        一、 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考察
        二、 武帝尊儒的再考察
        三、 从武帝时代的政治实践看其思想实质
    第二节 昭宣及以后时代儒学地位的上升
        一、 盐铁会议中儒与法的争议
        二、 “霸王道杂之”的时代
第二章 西汉中后期法律受儒学影响的体现
    第一节 法律修订及诏令
        一、 武帝时的律条修订--法律儒家化的初始
        二、 西汉中后期皇帝诏令的分析
    第二节 儒家思想对司法的影响
        一、 “引经决狱”的出现
        二、 引经决狱的主要原则
        三、 引经决狱的利弊
    第三节 儒家思想对执法的影响
        一、 执法者的变化
        二、 执法者变化的动因
第三章 法律儒家化基调的确立
    第一节 神道化的儒学及王莽改制
    第二节 王莽改制对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影响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彪彪;;略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2 李红燕;;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非逻辑特征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3 赵玉环;中国古代之不孝罪浅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郭建;;中国古代对受贿罪的查处惩治[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5 张臻臻;;中国法律文献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8期

6 黄晓平;;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今敬老养老法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郑杰;;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儒家化[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8 张秋华;;中国古代天理、国法、人情之我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阮兴;;《唐律疏议》“律疏”的律学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吴佩展;;中国古代刑屈从于礼的现象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煜昊;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初步[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D];安徽大学;2006年

8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岳琦亩;简论中国古代担保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851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851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