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输入与阻隔
发布时间:2020-11-09 06:04
宪政之精髓在于对权力进行约束,这种理念在美国政制设计之中主要体现为人民主权、限制政府、共和政体等原则和联邦制、政府权力分立与制衡等机制。1840年后,随传教士的深入,士人的传播,商人、游客与留学生的宣传以及清末官员的考察,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得以传播;随清末宪政思潮的发展,美国宪政的思想在早期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中得以体现。然而,在清末立宪的历史实践之中,日本宪政模式成了移植之蓝本。为何没有选择美国宪政模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传播并不充分的角度进行探讨,即从缺乏传播的社会基础、传统文化的排斥、以宗教为载体的传播方式、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地理的阻隔、美国国势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说明阻碍清末改制选择美国宪政模式的某些客观缘由。 清末美国宪政思想的传播已为美国宪政思想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提供了文化条件。但何以使得此后美国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更多只停留在思想传播层面上?尽管地方自治、司法独立等举措能或多或少体现美国宪政的精神,但它们仍是取道日本而进入中国,可以说,美国的宪政制度与理念基本并没有进入当时设计者的政治建构之中。究其原因,必须要考量当时的立宪背景以及精英阶层对宪政的思考。是救亡图存、挽国家与民族生存于紧急的政治目标,使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宪政文化时,忽视了“发其端竟其绪”的逻辑,片面采取“截取”的办法,从最容易和最大功效处着手,对美国宪制本身的深层文化底蕴了解不足,而那些“截取”到的思想或制度也因为得不到大环境的支持无法在中国扎根下来。宪政建设只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它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某种路径,在引入他国的制度与文化时,若未能考虑本土的资源与背景,制度的水土不服难以避免。清末宪政的实践虽然没有将当时之中国导入宪政国家的路径,然而他对日本模式的选择与对美国模式的弃置,毕竟是在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后的历史抉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他者的眼光回顾历史,更能感受到当时的真实,在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之后,我们对今天的宪政建设乃至整个政治文明的建设都会有所启发。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971.2;DD9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关于美国宪政
第2章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传入途径
2.1 来华西人的译介
2.1.1 著书立说及翻译西方文献
2.1.2 通过报纸宣传
2.1.3 办学传道
2.2 士人的传播与下层的回应
2.3 商人、游客与留学生的宣传
2.4 清末官员的考察
第3章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体现
3.1 渗入改良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3.1.1 改良派
3.1.2 维新派
3.1.3 革命派
3.2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宪政实践中的体现
3.2.1 地方自治思想的体现
3.2.2 司法独立思想的体现
第4章 美国宪政在清末传播的阻隔
4.1 实际情况:立足之本的缺乏、皇室权益的丧失、军事要求的殊途
4.1.1 缺乏美式宪政的立足之本
4.1.2 清政府不能容忍意味着皇室权益丧失的美国宪政模式
4.1.3 政治形势对军事的要求与美国建制殊途
4.2 传统文化的排斥:地方自治与大一统、个人本位与社群主义
4.2.1 美国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相排斥
4.2.2 美国较强的个人本位思想与社会本位传统相排斥
4.3 传播:宗教为载体的桎梏、语言的障碍、地理的隔断、以及国势的吸引.
4.3.1 以宗教为载体成为美国宪政思想传播的桎梏
4.3.2 东西方语言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4.3.3 太平洋从地理上隔断了中国与美国的有效交流
4.3.4 美国的国势缺乏传播的底气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相关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6004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971.2;DD9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关于美国宪政
第2章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传入途径
2.1 来华西人的译介
2.1.1 著书立说及翻译西方文献
2.1.2 通过报纸宣传
2.1.3 办学传道
2.2 士人的传播与下层的回应
2.3 商人、游客与留学生的宣传
2.4 清末官员的考察
第3章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体现
3.1 渗入改良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3.1.1 改良派
3.1.2 维新派
3.1.3 革命派
3.2 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宪政实践中的体现
3.2.1 地方自治思想的体现
3.2.2 司法独立思想的体现
第4章 美国宪政在清末传播的阻隔
4.1 实际情况:立足之本的缺乏、皇室权益的丧失、军事要求的殊途
4.1.1 缺乏美式宪政的立足之本
4.1.2 清政府不能容忍意味着皇室权益丧失的美国宪政模式
4.1.3 政治形势对军事的要求与美国建制殊途
4.2 传统文化的排斥:地方自治与大一统、个人本位与社群主义
4.2.1 美国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相排斥
4.2.2 美国较强的个人本位思想与社会本位传统相排斥
4.3 传播:宗教为载体的桎梏、语言的障碍、地理的隔断、以及国势的吸引.
4.3.1 以宗教为载体成为美国宪政思想传播的桎梏
4.3.2 东西方语言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4.3.3 太平洋从地理上隔断了中国与美国的有效交流
4.3.4 美国的国势缺乏传播的底气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相关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勤华;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2 杨玉圣;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的美国观[J];史学月刊;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876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87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