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关系:区域法治发展的方式变项
发布时间:2021-01-18 21:07
空间关系是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式变项序列的有机构成要素,具有基础性的分析工具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之学术范式,深刻地影响着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与取向。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空间法哲学思想,是研究区域法治进程的空间关系的理论指南。从本源意义上讲,以一定的地理单元为载体的自然空间,乃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产物的社会空间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性条件。空间性是法与法律现象的本体意义上的基本属性。空间关系的概念工具价值意义在于:深刻认识区域法治现象的空间性,理解区域法治现象的自然空间条件,把握区域法治现象的社会空间特征,探讨区域法治进程的空间类型转换,以期对大变革时代区域法治发展的实现路径作出合理性解释。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3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空间关系的规定性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四、马克思空间法哲学的分析原则
五、研究区域法治现象的空间视域
六、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国及其疆域的政制构成[J]. 苏力. 法学家. 2016(01)
[2]法律中的空间现象研究[J]. 朱垭梁.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8)
[3]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 付子堂,张善根.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1)
[4]空间理论对法律的阐释[J]. 朱垭梁. 求索. 2014(07)
[5]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张世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6]认真对待法律的空间性[J]. 巩方健. 政法论丛. 2008(04)
[7]家族的地理构成[J]. 苏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8]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2)
[9]村庄边界的多元化——经济边界开放与社会边界封闭的冲突与共生[J]. 折晓叶. 中国社会科学. 1996(03)
本文编号:2985673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3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空间关系的规定性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四、马克思空间法哲学的分析原则
五、研究区域法治现象的空间视域
六、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国及其疆域的政制构成[J]. 苏力. 法学家. 2016(01)
[2]法律中的空间现象研究[J]. 朱垭梁.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8)
[3]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 付子堂,张善根.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1)
[4]空间理论对法律的阐释[J]. 朱垭梁. 求索. 2014(07)
[5]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张世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6]认真对待法律的空间性[J]. 巩方健. 政法论丛. 2008(04)
[7]家族的地理构成[J]. 苏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8]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2)
[9]村庄边界的多元化——经济边界开放与社会边界封闭的冲突与共生[J]. 折晓叶. 中国社会科学. 1996(03)
本文编号:2985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98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