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21-03-12 22:27
在十九世纪末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张之洞作为晚清的重臣,集“卫道”与“创新”于一身,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适应形势发展,采取权宜之策,在固守封建纲常名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也正促使了张之洞著名的“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这一思想在法律方面的表现及实践,是比较先进的,对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实践并对其作了简要评价。第一部分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与其生存的历史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这一章主要从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两方面加以阐述,分别以时间和生活阶段为主线。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正是在清朝末年社会大变革的错综复杂的局势中衍生的,加上其个人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才能把这一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对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既然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那么首先就要明确张之洞如何诠释中体西用,主要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个方面论述。表明中体西用即在坚守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西风渐进的时代背景
二、张之洞个人生活经历对其思想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
一、“中体西用”思想产生过程
二、“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法律实践
一、张之洞对“西用”的法律借鉴
(一) 整顿中法为“治之具”
(二) 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三) 育才经世致用
二、张之洞对“中体”精神的坚守
(一) 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
(二) 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三、民权宪政一“中体”抑或“西用”
(一) 《劝学篇》论民权与宪政
(二) 预备立宪中看张之洞的宪政思想
第四章 张之洞法律思想简评
一、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性
(一) “中体西用”思想的适时性
(二) 张之洞对洋务派的超越
(三) “中体西用”中国古代法制近代化的桥梁
二、“中体西用”思想的悖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信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之洞法律思想探微[J]. 刘亚玲. 理论导刊. 2006(09)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解读[J]. 聂民玉,段红智.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3]法律思想的“外”与“内”[J]. 任强. 学术研究. 2003(12)
[4]对“中体西用”文化内涵二重性的思考[J]. 任丑.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5]“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研究的新突破[J]. 罗厚立. 文史杂志. 1996(02)
[6]再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J]. 何继龄. 江汉论坛. 1996(02)
[7]“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J]. 丁伟志. 历史研究. 1994(01)
[8]后来居上的新洋务派张之洞[J]. 姜铎. 学术月刊. 1992(11)
[9]“中体西用”与中国近代化[J]. 魏立安.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10]变事与变制:“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探要[J]. 黄新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本文编号:307908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西风渐进的时代背景
二、张之洞个人生活经历对其思想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
一、“中体西用”思想产生过程
二、“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法律实践
一、张之洞对“西用”的法律借鉴
(一) 整顿中法为“治之具”
(二) 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三) 育才经世致用
二、张之洞对“中体”精神的坚守
(一) 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
(二) 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三、民权宪政一“中体”抑或“西用”
(一) 《劝学篇》论民权与宪政
(二) 预备立宪中看张之洞的宪政思想
第四章 张之洞法律思想简评
一、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性
(一) “中体西用”思想的适时性
(二) 张之洞对洋务派的超越
(三) “中体西用”中国古代法制近代化的桥梁
二、“中体西用”思想的悖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信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之洞法律思想探微[J]. 刘亚玲. 理论导刊. 2006(09)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解读[J]. 聂民玉,段红智.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3]法律思想的“外”与“内”[J]. 任强. 学术研究. 2003(12)
[4]对“中体西用”文化内涵二重性的思考[J]. 任丑.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5]“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研究的新突破[J]. 罗厚立. 文史杂志. 1996(02)
[6]再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J]. 何继龄. 江汉论坛. 1996(02)
[7]“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J]. 丁伟志. 历史研究. 1994(01)
[8]后来居上的新洋务派张之洞[J]. 姜铎. 学术月刊. 1992(11)
[9]“中体西用”与中国近代化[J]. 魏立安.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10]变事与变制:“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探要[J]. 黄新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本文编号:3079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7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