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民国初年制宪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1:3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宪法不可能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存在。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具备了产生宪法的条件。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宪法作为使中国摆脱困境、实现富强的有效工具开始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清朝末年,围绕着应该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主张。最终清政府的制宪主张和实践无法为人民所接受,同封建专制制度一起被革命派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 在民国初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4月5日),革命派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并掌握了制宪上的话语权,从而能够将自己的制宪思想在制度上予以实践。期北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武昌起义发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宋教仁作为中国同盟会的中部负责人应邀来到武汉主持大计,根据革命派先前所提出的“约法”思想,负责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由于宋教仁既是民主共和的拥护者,也是坚定的立宪主义者,因此《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就全面体现了宋教仁所主张的人民主权、国权的分立与制约、...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民国初年制宪的历史背景
    (一)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二) 宪法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二、宋教仁与《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的制定
    (一) “约法”思想的提出
    (二) 《鄂州约法》的制定过程
    (三) 《鄂州约法》与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1、主权在民与保障民权的思想
        2、国权分立与制约的思想
        3、责任内阁制的思想
        4、法治的思想
    (四) 对《鄂州约法》的评价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
    (一) 《组织大纲》的制定过程
    (二) 《组织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修正
    (三) 对《组织大纲》的评价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过程
        1、制宪机构的成立
        2、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宋教仁的组织法草案
        3、《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的争论
    (二) 《临时约法》与革命派的宪政思想
        1、人民主权的思想
        2、保障民权的思想
        3、国权分立与制约的思想
        4、法治的思想
    (三) 对《临时约法》的评价
        1、《临时约法》的法理缺陷
        2、制宪程序与内容的缺陷
        3、《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与实施状况
五、“因人立法”: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
    (一) “因人立法”的含义
    (二) “因人立法”的思想渊源
    (三) 对“因人立法”的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083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83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