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修辞学视角下的法律论证
发布时间:2021-04-20 18:16
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源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非形式逻辑运动的兴起,近四十年来在欧美学界不断发展并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逻辑学、修辞学、法学、哲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因之产生了多种相异的研究方法,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在法学研究中,现实生活的无限多样和法律时常表现出来的苍白无力使学者和普罗大众不断质疑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现实主义法学更将这种倾向推到了极致,法律的严谨之于鲜活的司法实践,常常出现力有不逮的局面,从条文到判决的过程不具有逻辑真值的属性。如果要真正发挥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必须使人们信服这个并不唯一真的过程和结论,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也要求法官证明自己所做判决背后有合适的理由而非恣意擅断:法律论证理论应运而生。国内对法律论证的研究开始较晚,学者们主要从事国外相关著作文献的翻译、引进工作,对法律论证理论本身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明显受到国外的影响。目前对法律论证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佩雷尔曼提出的新修辞学是其中修辞方法的重要内容,这种理论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传统的重新发现,恢复了修辞学的本来面貌,并将其注重辩论、说服的理论精髓移植到法律论证理论研...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律论证概述
(一) 关于论证的一般理论
(二) 法律论证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三) 法律论证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新修辞学概述
(一) 正义理论
(二) 听众理论
三、法律论证的新修辞学进路分析
(一) 新修辞学论证的结构
(二) 新修辞学在法律论证运行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修辞学知识传统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J]. 焦宝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02)
[2]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J]. 葛洪义.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2)
[3]关于批评性论辩文献翻译的若干问题——与张树学先生商讨[J]. 武宏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1)
[4]法律论证释义[J]. 刘治斌.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J]. 黄竹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论证研究的复兴[J]. 武宏志,刘春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
[7]论证再论[J]. 刘春杰. 铁道师院学报. 1998(02)
[8]逻辑学与修辞学[J]. Ch.佩雷尔曼,许毅力. 哲学译丛. 1988(04)
[9]法律共同体宣言[J]. 强世功. 中外法学. 2001 (03)
本文编号:3150166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律论证概述
(一) 关于论证的一般理论
(二) 法律论证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三) 法律论证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新修辞学概述
(一) 正义理论
(二) 听众理论
三、法律论证的新修辞学进路分析
(一) 新修辞学论证的结构
(二) 新修辞学在法律论证运行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修辞学知识传统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J]. 焦宝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02)
[2]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J]. 葛洪义.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2)
[3]关于批评性论辩文献翻译的若干问题——与张树学先生商讨[J]. 武宏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1)
[4]法律论证释义[J]. 刘治斌.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J]. 黄竹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论证研究的复兴[J]. 武宏志,刘春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
[7]论证再论[J]. 刘春杰. 铁道师院学报. 1998(02)
[8]逻辑学与修辞学[J]. Ch.佩雷尔曼,许毅力. 哲学译丛. 1988(04)
[9]法律共同体宣言[J]. 强世功. 中外法学. 2001 (03)
本文编号:315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5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