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两合公司及其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30 21:07
本文是一篇历史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文章。两合公司制度是民国时期公司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陆法系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第一,通过对我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四部公司法的制定及其有关内容,介绍两合公司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两合公司制度是民国时期公司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第二,通过阐述民国时期两合类公司在全国的发展状况,与其他类型公司的比较,指明两合类公司适用的具体范围及其特点。第三,通过对典型两合类公司的研究,更具体的认识两合类公司的优点与不足。第四,通过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的制度比较,揭示其异同,为我国的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对民国时期的两合公司制度作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多停留在比较个别的对象。本文对民国时期的三部公司法的制定过程以及其中的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部分的规定做了具体的阐述,通过对两合类公司的数据分析以及典型例子的研究,指明了两合类公司的制度特点以及它适用的投资类型。本文对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做了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介绍了我国在实践中有限合伙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的立法改革提出了建议。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以文献阅读、资料整理和案例...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两合公司概述
2.1 两合公司的特点
2.2 两合公司的沿革
第三章 近代中国关于两合类公司的立法及发展情况
3.1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2 清末及民国的四次公司立法
3.2.1 1904 年《公司律》
3.2.2 1914 年《公司条例》
3.2.3 1929 年《公司法》(1931年施行)
3.2.4 1946 年《公司法》
3.3 中华民国三部公司法中关于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的具体内容
3.3.1 1914 年《公司条例》
3.3.2 1929 年《公司法》
3.3.3 1946 年《公司法》
3.4 民国各时期两合公司的发展情况
3.5 分析个案――聚兴诚银行股份两合公司
第四章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的比较以及我国立法的方向
4.1 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立法
4.1.1 德国
4.1.2 日本
4.1.3 英国
4.1.4 美国
4.1.5 我国台湾省
4.2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的制度比较
4.2.1 不同点
4.2.2 共同点
4.3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各自的特性
4.3.1 两合公司的特性
4.3.2 有限合伙的特性
4.4 我国的立法状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1914 年《公司条例》(节选)
(二)1929 年《公司法》(节选)
(三)1946 年《公司法》(节选)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人独立责任质疑[J]. 虞政平. 中国法学. 2001(01)
[2]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公司法的完善[J]. 张新民. 现代法学. 2000(01)
[3]1946年《中华民国公司法》的产生、特点及影响[J]. 胡文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4]台湾公司法律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 王文杰. 比较法研究. 1999(Z1)
[5]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立法实践[J]. 贾孔会.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1999(01)
[6]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业发展政策[J]. 王卫星. 学海. 1998(06)
[7]试论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公司法》的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J].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8]论民国初年的公司法规[J]. 熊秋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
[9]论旧中国公司法的发展[J]. 韩斌. 法学. 1997(12)
[10]关于旧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思考[J]. 李小宁. 法学. 1997(07)
本文编号:3169477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两合公司概述
2.1 两合公司的特点
2.2 两合公司的沿革
第三章 近代中国关于两合类公司的立法及发展情况
3.1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2 清末及民国的四次公司立法
3.2.1 1904 年《公司律》
3.2.2 1914 年《公司条例》
3.2.3 1929 年《公司法》(1931年施行)
3.2.4 1946 年《公司法》
3.3 中华民国三部公司法中关于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的具体内容
3.3.1 1914 年《公司条例》
3.3.2 1929 年《公司法》
3.3.3 1946 年《公司法》
3.4 民国各时期两合公司的发展情况
3.5 分析个案――聚兴诚银行股份两合公司
第四章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的比较以及我国立法的方向
4.1 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立法
4.1.1 德国
4.1.2 日本
4.1.3 英国
4.1.4 美国
4.1.5 我国台湾省
4.2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的制度比较
4.2.1 不同点
4.2.2 共同点
4.3 两合公司与有限合伙各自的特性
4.3.1 两合公司的特性
4.3.2 有限合伙的特性
4.4 我国的立法状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1914 年《公司条例》(节选)
(二)1929 年《公司法》(节选)
(三)1946 年《公司法》(节选)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人独立责任质疑[J]. 虞政平. 中国法学. 2001(01)
[2]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公司法的完善[J]. 张新民. 现代法学. 2000(01)
[3]1946年《中华民国公司法》的产生、特点及影响[J]. 胡文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4]台湾公司法律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 王文杰. 比较法研究. 1999(Z1)
[5]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立法实践[J]. 贾孔会.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1999(01)
[6]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业发展政策[J]. 王卫星. 学海. 1998(06)
[7]试论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公司法》的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J].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8]论民国初年的公司法规[J]. 熊秋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
[9]论旧中国公司法的发展[J]. 韩斌. 法学. 1997(12)
[10]关于旧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思考[J]. 李小宁. 法学. 1997(07)
本文编号:3169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6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