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刑鼎、宗族法令与成文法公布——以两周铭文为基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7 13:31
  通过对两周金文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可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礼器铭文具有鲜明的宗族性特征,法令铭文亦具此属性。鼎的功能和铜器铭文的性质在战国时期出现变动,这是由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引发的。《左传》所载孔子反对铸刑鼎的言论,正发生在剧变的前夜。探讨春秋时期铸刑鼎事件,应在此种背景下理解论争言辞的真实含义。战国以后,青铜铭文的性质更加走向平民化、生活化。不体现宗族性的法令铭文在战国后成为常态,以致中古以降的学者为《左传》作注时,径以自身时代之特征加以分析,从而误解了古代文献的含义。春秋晚期铸造刑鼎争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显示出宗族治理社会的模式行将崩溃,立法者的身份亟需重新界定,法令适用群体亟需超越宗族范围,此时宗族礼器及其铭文无法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这是法律治理模式的转变问题,而不是成文法律首次制定或公布的问题。宗族法令时代将结束,集权律令时代将到来,这才是铸刑鼎争议产生的原因,而铸刑鼎事件本身与法律公开问题并无关联。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周礼器铭文性质的演变
三、铸刑鼎事件的宗族政治背景
四、宗族社会及宗族法令的衰落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琱生诸器与西周宗族内部诉讼[J].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西周邦国的法秩序构建:以新出金文为中心[J]. 王沛.  法学研究. 2016(06)
[3]清華簡《繫年》抄寫時代之估測——兼從文字形體角度看戰國楚文字區域性特徵形成的複雜過程[J]. 郭永秉.  文史. 2016(03)
[4]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变迁和成文法律形成的社会基础[J]. 李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4)
[5]有关春秋史事的清华简五种综述[J]. 李学勤.  文物. 2016(03)
[6]刑名学与中国古代法典的形成——以清华简、《黄帝书》资料为线索[J]. 王沛.  历史研究. 2013(04)
[7]“刑”字古义辨正[J].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永城南山一号汉墓1号陪葬坑出土铜锺铭文考释[J]. 郑清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3(02)
[9]《论语》法观念的再认识:结合出土文献的考察[J]. 王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1)
[10]裘卫器铭中的公社与礼制——西周时期法律关系设立的再思考[J].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本文编号:3207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07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