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9:50
本文从完善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一般地方立法立项机制,并对我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一些制度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在界定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含义、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中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五个发展阶段,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性论述,分析了如何客观认识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重要性、紧迫性;然后以上海为案例对象,从启动、主体、项目来源、编制、审批与公开、实施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接着研究了要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必须重点理顺党与人大,人大与政府,人大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立法专门机关与民众民意、多元参与主体,地方立法与客观实际,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立法准备程序与正式立法程序,法在准备阶段的立、改、废等八方面的关系;最后从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项的标准、项目来源和立项主体、立项的方法和程序、项目立项后的实施和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实证方案。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一、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含义、特征和性质
(一) 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含义和特征
(二) 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非正式合作性质
二、新中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发展
(一) 从1949 年《大行政区政府组织通则》的施行到1954 年宪法的公布
(二) 从1954年宪法的施行到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公布
(三) 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生效到1986年地方组织法的重新修改
(四) 从1986 年修订的地方组织法实施到2000 年《立法法》的公布
(五) 从2000 年《立法法》的实施至现在
三、马克思主义有关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指导性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
(二) 列宁
(三) 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
(四)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立法立项机制
四、如何客观认识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重要性、紧迫性
(一) 它是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
(二) 它是依法执政,探索党对立法工作领导方式的迫切需要
(三) 它是依法治国,推进地方法治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四) 它是强化地方立法职能,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的迫切需要
(五) 它是探索地方立法规律,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当代中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现状剖析
一、地方立法立项的启动现状
(一) 立项的编制时间
(二) 立法规划的时限
二、地方立法立项的主体现状
(一)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二) 政府参与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三) 人大代表参与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三、地方立法立项的来源现状
(一) 有些部门申报项目定位不准确
(二) 申报项目中修改和废止的项目较少
(三) 项目申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四) 立法项目分布过于失衡
(五) 提出立法项目时调研、论证不够
四、地方立法立项的编制现状
(一) 立项标准比较笼统,缺乏有效操作性
(二) 协调沟通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地方立法立项的审批与公开现状
六、地方立法立项的实施现状
(一) 年度立法计划随意变动性大
(二) 年度立法计划的实施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第三章 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应理顺的基本关系
一、党与人大的关系
二、人大与政府的关系
三、人大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立法专门机关与民众民意、多元参与主体的关系
五、地方立法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六、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关系
七、立法准备程序与正式立法程序的关系
八、法在准备阶段的立、改、废关系
第四章 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实证方案
一、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原则
二、地方立法立项的标准
(一) 立法计划的立项标准
(二) 立法规划的立项标准
(三) 不纳入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立项标准
三、地方立法项目来源和立项主体
(一) 地方立法项目来源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主体
四、地方立法立项的方法和程序
(一) 地方立法立项的方法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程序
五、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实施和调整
(一)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二)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变更
六、地方立法立项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有无必要编制立法规划
(二) 关于立法计划编制的方法
(三) 关于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审批主体
(四) 立法规划与年度立法计划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 吴邦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4(S2)
[2]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胡锦涛. 海南人大. 2004(10)
[3]关于地方立法选项机制的思考[J]. 李刚. 人大研究. 2003(01)
[4]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立法发展(下)[J]. 李林. 法治论丛. 2003(01)
[5]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 韩丽. 战略与管理. 2001(05)
[6]20年人大立法的发展及历史性转变[J]. 蔡定剑.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05)
[7]论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二十年地方立法的法理回顾与批评[J]. 周军. 人大研究. 1999(12)
[8]地方立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 李小娟. 法学杂志. 1999(06)
[9]也谈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兼与何建贵同志商榷[J]. 苗连营. 政法论坛. 1997(02)
[10]甘肃省地方立法基本情况的分析及探讨[J]. 孙启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6(03)
本文编号:3442325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一、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含义、特征和性质
(一) 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含义和特征
(二) 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非正式合作性质
二、新中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发展
(一) 从1949 年《大行政区政府组织通则》的施行到1954 年宪法的公布
(二) 从1954年宪法的施行到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公布
(三) 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生效到1986年地方组织法的重新修改
(四) 从1986 年修订的地方组织法实施到2000 年《立法法》的公布
(五) 从2000 年《立法法》的实施至现在
三、马克思主义有关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指导性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
(二) 列宁
(三) 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
(四)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立法立项机制
四、如何客观认识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重要性、紧迫性
(一) 它是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
(二) 它是依法执政,探索党对立法工作领导方式的迫切需要
(三) 它是依法治国,推进地方法治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四) 它是强化地方立法职能,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的迫切需要
(五) 它是探索地方立法规律,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当代中国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现状剖析
一、地方立法立项的启动现状
(一) 立项的编制时间
(二) 立法规划的时限
二、地方立法立项的主体现状
(一)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二) 政府参与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三) 人大代表参与地方立法立项的现状
三、地方立法立项的来源现状
(一) 有些部门申报项目定位不准确
(二) 申报项目中修改和废止的项目较少
(三) 项目申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四) 立法项目分布过于失衡
(五) 提出立法项目时调研、论证不够
四、地方立法立项的编制现状
(一) 立项标准比较笼统,缺乏有效操作性
(二) 协调沟通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地方立法立项的审批与公开现状
六、地方立法立项的实施现状
(一) 年度立法计划随意变动性大
(二) 年度立法计划的实施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第三章 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应理顺的基本关系
一、党与人大的关系
二、人大与政府的关系
三、人大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立法专门机关与民众民意、多元参与主体的关系
五、地方立法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六、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关系
七、立法准备程序与正式立法程序的关系
八、法在准备阶段的立、改、废关系
第四章 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实证方案
一、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地方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原则
二、地方立法立项的标准
(一) 立法计划的立项标准
(二) 立法规划的立项标准
(三) 不纳入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立项标准
三、地方立法项目来源和立项主体
(一) 地方立法项目来源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主体
四、地方立法立项的方法和程序
(一) 地方立法立项的方法
(二) 地方立法立项的程序
五、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实施和调整
(一)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二)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变更
六、地方立法立项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有无必要编制立法规划
(二) 关于立法计划编制的方法
(三) 关于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审批主体
(四) 立法规划与年度立法计划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 吴邦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4(S2)
[2]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胡锦涛. 海南人大. 2004(10)
[3]关于地方立法选项机制的思考[J]. 李刚. 人大研究. 2003(01)
[4]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立法发展(下)[J]. 李林. 法治论丛. 2003(01)
[5]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 韩丽. 战略与管理. 2001(05)
[6]20年人大立法的发展及历史性转变[J]. 蔡定剑.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05)
[7]论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二十年地方立法的法理回顾与批评[J]. 周军. 人大研究. 1999(12)
[8]地方立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 李小娟. 法学杂志. 1999(06)
[9]也谈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兼与何建贵同志商榷[J]. 苗连营. 政法论坛. 1997(02)
[10]甘肃省地方立法基本情况的分析及探讨[J]. 孙启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6(03)
本文编号:3442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44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