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3:18
《公羊春秋》虽中衰近千年,但其法律思想也曾多次受到重视,并一度形成了“春秋决狱”的司法形态,足见其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又鉴于后世对《公羊春秋》多偏重以例解经,太过破碎,于是在此作宏观分析以为增补。本文共有四部分构成:为后世立法的法律观;“经”与“权”的法律方法论;“拨乱世,反诸正”的核心法律观念;《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的评析。第一部分,证明《春秋》为公羊学家观念上的法,进而阐述了该法以“属辞比事”为表现的事实,以及不得不以此为表现的原因。《春秋》区别于其他典籍的地方就在于它具备“正是非”的特点,即《春秋》是确定“是非”的模范。而《春秋》在“正是非”之后又有诸如“大”、“贬”、“绝”等一系列的赏罚措施,这便可以初步证明《春秋》能为法的可能。并且《春秋》所包含着大量的“礼”的成分,使得《春秋》在“礼”、“法”不分的儒家,尤其是公羊家看来就俨然成为了法律。《春秋》既为万世之法,则必有其法的表现形态。一目了然,《春秋》寓立法于“义例”之中,且“义例”之间前后贯通相续,又满含着法律的意味。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春秋》法律思想的“经”、“权”构架体系所致。第二部分,说明了《公羊春秋》这...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为后世立法的法律观
(一) “属辞比事”的法律表现形式
(二) 《公羊》观念上的法律运行取向
(三) 《公羊》必以“属辞比事”为其法律表现形式的原因
二、《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的方法论
(一) “经”、“权”之基础
(三) “经”、“权”之运行
三、《公羊春秋》的核心法律观念——“拨乱世,反诸正”
(一)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二) “君若赘旒然”
(三) “无道”
四、 关于《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的评析
(一) 其法律思想的影响及启示
(二) 其法律思想的缺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秋公羊传》之规范性命题论考[J]. 朱腾. 政法论坛. 2010(05)
[2]董仲舒《春秋决狱》之“原心定罪”再认识[J]. 何剑. 边缘法学论坛. 2009(02)
[3]试释《春秋公羊传》的“四讳理论”[J]. 李晓维,廉永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1)
[4]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中“化导外夷”的民族观[J]. 刘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4)
[5]“春秋决狱”新探[J]. 吕志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6]董仲舒法律思想初探[J]. 张历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本文编号:3459574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为后世立法的法律观
(一) “属辞比事”的法律表现形式
(二) 《公羊》观念上的法律运行取向
(三) 《公羊》必以“属辞比事”为其法律表现形式的原因
二、《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的方法论
(一) “经”、“权”之基础
(三) “经”、“权”之运行
三、《公羊春秋》的核心法律观念——“拨乱世,反诸正”
(一)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二) “君若赘旒然”
(三) “无道”
四、 关于《公羊春秋》法律思想的评析
(一) 其法律思想的影响及启示
(二) 其法律思想的缺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秋公羊传》之规范性命题论考[J]. 朱腾. 政法论坛. 2010(05)
[2]董仲舒《春秋决狱》之“原心定罪”再认识[J]. 何剑. 边缘法学论坛. 2009(02)
[3]试释《春秋公羊传》的“四讳理论”[J]. 李晓维,廉永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1)
[4]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中“化导外夷”的民族观[J]. 刘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4)
[5]“春秋决狱”新探[J]. 吕志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6]董仲舒法律思想初探[J]. 张历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本文编号:3459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45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