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网络舆情中的法理学思考——以“大连男孩杀人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3 23:23
  网络作为一种相对于传统媒介形态而言的新型媒介形态出现,当社会中发生的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事件被传播到互联网上之后,网民会以很快的速度聚集发表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网络舆论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改变该热点事件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关于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如何监控和防范网络舆情等方面,也有学者进行研究。以"大连男孩杀人案"为例,以传播学和法理学的视角对这一系列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进行思考和探究。 

【文章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20,41(1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背景及分析目的
2 事件概述
3 舆情事件中的情绪表达与法的缺失
    3.1 网络舆情及其发展阶段
    3.2 法律规章的先天性不足
    3.3 情感爆发中的法律思想缺失
4 舆情事件后的冷静思考
    4.1 解压社会情绪——话语权的回归
    4.2 构建公正价值体系,维护实质公平
5 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网民职业身份如何影响其政治舆论倾向[J]. 王天夫,许弘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的媒介化呈现及影响分析——以“江歌案”为例[J]. 陈迪.  新媒体研究. 2018(10)
[3]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政府治理的祛魅[J]. 于君博.  行政论坛. 2018(03)
[4]网络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及应对[J]. 葛晨光,张晓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26)
[5]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信用建设:基于系列网络事件的分析[J]. 沈毅.  学海. 2013(06)
[6]网络空间治理:组织、形式与有效性[J]. 周义程.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1)
[7]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法理分析[J]. 王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641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641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