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12-04 22:52
“正当性与合法性”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一个经典问题,论述颇多,但又众说纷纭。而汉语学界却尚未有此方面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本文采用思想史的方法,在现代性的哲学语境下,以“德国问题”为现实背景,重点以韦伯、凯尔森、施米特、哈贝马斯与哈耶克的理论为考察对象,力图勾勒出近代以来德语思想中对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的论述框架与图景,以及它们与现实政治法律制度的对应与牵连,最后,以哈耶克之英美式古典自由主义为参照,揭示出“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在现代性背景下的真实处境和未来走向,最终提出“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的解决之道必然是在自由与民主、理性和经验的紧张与纠葛之中开辟方向”。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对合法性与正当性之词义源流的考察,对现代性与自由主义理论的介绍,以及德国问题和本文任务的提出,为下文的详细展开设定了思想框架和理论铺垫。第二章介绍了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发展演变,指出自然法理论的衰落和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才正式拉开了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的历史帷幕。第三章为韦伯理论概述与评价,第四章重点为凯尔森与施米特在魏玛时期的思想主张与论争,第五章介绍了哈贝马斯为了超越前人特别是韦伯思想而作出的学术...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题解:合法性与正当性之词义及源流考
第二节 现代性与自由主义
(一) 何谓现代性?
(二) 自由主义概述
(三) 自由主义与现代性的关联
第三节 德国问题及本文的任务
第二章 现代性的前奏: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更替
第一节 自然法概述
第二节 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韦伯:站在现代性迷惘的开端
第一节 韦伯之理论概述
(一) 理性与理性化
(二) 统治的类型
(三) 法律的类型
第二节 合法性与正当性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凯尔森与施米特:魏玛时代的论争
第一节 凯尔森与形式合法性
(一) 凯尔森与纯粹法学
(二) 凯尔森对自然法的批判
第二节 卡尔·施米特与实质正当性
(一) 施米特对现代性和自由主义的批判
(二) 正当性与政治神学
(三) 施米特的命运及影响
第三节 小结:施米特与凯尔森
第五章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和理性的方向上前行
第一节 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
第二节 事实性与有效性
第三节 对韦伯的批判与超越
第四节 程序主义法范式:超越法治国与福利国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哈耶克:他者的目光
第一节 哈耶克的社会理论与法律理论概述
(一) 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
(二) 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三) 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理主义
第二节 哈耶克对法治的论述
(一) 关于法治
(二) 法治的德国经验
第三节 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
(一) 哈耶克论自然法
(二) 批判法律实证主义
(三) 批判纯粹法学
(四) 关于正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未完成的现代性
第一节 初步概括:从韦伯到哈耶克
第二节 另一种解释:理性、反理性与理性不及
第三节 为什么是德国?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14306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题解:合法性与正当性之词义及源流考
第二节 现代性与自由主义
(一) 何谓现代性?
(二) 自由主义概述
(三) 自由主义与现代性的关联
第三节 德国问题及本文的任务
第二章 现代性的前奏: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更替
第一节 自然法概述
第二节 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韦伯:站在现代性迷惘的开端
第一节 韦伯之理论概述
(一) 理性与理性化
(二) 统治的类型
(三) 法律的类型
第二节 合法性与正当性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凯尔森与施米特:魏玛时代的论争
第一节 凯尔森与形式合法性
(一) 凯尔森与纯粹法学
(二) 凯尔森对自然法的批判
第二节 卡尔·施米特与实质正当性
(一) 施米特对现代性和自由主义的批判
(二) 正当性与政治神学
(三) 施米特的命运及影响
第三节 小结:施米特与凯尔森
第五章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和理性的方向上前行
第一节 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
第二节 事实性与有效性
第三节 对韦伯的批判与超越
第四节 程序主义法范式:超越法治国与福利国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哈耶克:他者的目光
第一节 哈耶克的社会理论与法律理论概述
(一) 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
(二) 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三) 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理主义
第二节 哈耶克对法治的论述
(一) 关于法治
(二) 法治的德国经验
第三节 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
(一) 哈耶克论自然法
(二) 批判法律实证主义
(三) 批判纯粹法学
(四) 关于正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未完成的现代性
第一节 初步概括:从韦伯到哈耶克
第二节 另一种解释:理性、反理性与理性不及
第三节 为什么是德国?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1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4014306.html
上一篇:法国现行知识产权权属及利益分配政策简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