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23:13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研究
【摘要】: 直诉制度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理冤制度,即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法中规定的有冤情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在案情重大、冤情无处申诉时,为了申诉冤情而直接将案情陈诉于最高统治者或特定机构,希望能够予以公正审判的一种合法的诉讼制度。 对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研究首先立足于概念的明晰。直诉这一术语并非自古有之,而是后来的研究者概括出来的,多用于教科书中,与中国古代的上诉、越诉、叩阍、京控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直诉制度各种界定方式的比较以及与古代相关概念的辨析,可以明确直诉制度应如何界定。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历史考察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关于直诉制度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礼》,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的“谏鼓”“榜木”等制,经过秦汉的发展,到晋朝时,设立了登闻鼓制度,这也标志着直诉制度正式形成。直诉制度在唐宋时期更是获得高度发展,直诉方式增多,宋朝时还设置了专门接收直诉的中央机构。到明清时期,不仅存在多种直诉方式,还对直诉案件种类、方式、如何处理等等进行了更为严格和详细的规定,直诉制度已经基本完善。随着清末法制改革设立大理院,并规定所有京控案件悉归其管辖,标志着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开始被新式司法制度改造和吸收。而直诉制度是最终要将案情陈诉于皇帝的制度,随着清朝的灭亡,作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法定的非常规诉讼程序的直诉制度本身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存在历史悠久,对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古代社会而言,直诉制度客观上在冤案救济、维护司法公正、缓和社会矛盾及完善诉讼制度设置等各方面都产生过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是司法行政合一的封建制度的产物,对皇帝、官吏、社会状况等有强烈的依赖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对现代社会而言,虽然直诉制度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对社会和人们观念、行为产生的某些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而这些影响主要是消极方面的,如越级上访、静坐、哭闹、甚至自残自杀,打砸公用设施等等,这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并最终构建以诉讼为中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真正为百姓提供实现公平正义的多种有效权利救济途径,同时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以期其主动选择通过司法救济途径解决纠纷。
【关键词】:直诉 越诉 京控 叩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9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5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概述15-19
- 一、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各种定义15-16
- 二、直诉与相关概念辨析16-19
- (一) 直诉与叩阍、京控16
- (二) 直诉与上诉、上诉复审16-17
- (三) 直诉与越诉17-19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历史考察19-43
- 一、直诉制度的形成19-25
- (一) 直诉的起源19-20
- (二)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直诉形式20-24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直诉制度的形成24-25
- 二、直诉制度的高度发展25-33
- (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直诉制度25-28
- (二) 宋朝直诉制度的高度发展28-33
- 三、直诉制度的完善与衰亡33-43
- (一) 元明时期的直诉制度33-38
- (二) 清朝逐步完善的直诉制度38-42
- (三) 直诉制度的衰亡42-43
- 第三章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产生原因及影响43-51
- 一、中国古代直诉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43-45
- 二、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的影响45-51
- (一) 直诉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45-49
- (二) 直诉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家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叶丹;元代诉讼的二元制及其当代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伟;明代越诉之禁与直诉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3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2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