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华夏理财门案件判决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7-07-06 02:06

  本文关键词:从华夏理财门案件判决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


  更多相关文章: 非法吸收 公众存款 阻却违法 定罪 量刑 集资诈骗 判决


【摘要】:本文以华夏银行理财门案件一、二审判决为视角,从案件事实和判决争议出发,提示本案的背景,分析了案件中是否存在阻却违法的事由,,阐述了为何有限合伙的投资会被认定为公众存款,并从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别出发,说明了为何判决认定是个人犯罪的理由,同时用共犯理论解释了代销入刑的逻辑。此外,从本案中魏某的行为是否构罪出发,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进行了界分,重点对非法占有的目的从结果反向推定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对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对该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体、涉罪数额的计算方式、法定刑幅度等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从保护金融创新与打击犯罪并重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法吸收 公众存款 阻却违法 定罪 量刑 集资诈骗 判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D92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案件事实与判决争议9-13
  • 第一节 案件事实9-10
  • 第二节 案件背景10-11
  • 第三节 判决争议11-13
  • 第二章 案件的法律分析13-28
  • 第一节 是否存在阻却违法性的事由13-16
  • 一、 合伙协议的存在是否构成阻却违法性13-14
  • 二、 投资目的若真实是否构成阻却违法性14-16
  • 三、 还本付息能兑现是否构成阻却违法性16
  • 第二节 投资为何被认定为公众存款16-19
  • 一、 投资与存款间的区别16-18
  • 二、 实质是吸收公众存款18-19
  • 第三节 个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19-25
  • 一、 金融机构是否可以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20
  • 二、 金融机构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也可构成本罪20-22
  • 三、 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内设部门是否可成为本罪主体22-24
  • 四、 通商国银是否构成单位犯罪24-25
  •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认定25-28
  • 一、 主观上具有共同故意25-26
  • 二、 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26-27
  • 三、 不同的主观故意可能构成不同的罪名27-28
  • 第三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28-36
  • 第一节 主观方面的区别28-30
  • 一、 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8-29
  • 二、 是否可以从后果反推主观29-30
  • 三、 主观方面对罪名和金额的影响30
  • 第二节 客观方面的区别30-33
  • 一、 手段方面的区别30-31
  • 二、 从后果反推主观的规律31-33
  • 第三节 其他区别33-36
  • 一、 侵犯客体不同33-34
  • 二、 构罪数额不同34
  • 三、 计算方式不同34-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附件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侯婉颖;;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偏执[J];法学;2012年03期

2 杨兴培;朱可人;;论民间融资行为的刑法应对与出入罪标准[J];东方法学;2012年04期

3 林越坚;;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的刑民界分[J];财经科学;2013年01期

4 ;从吴英集资诈骗案看刑法如何合理规制[J];法学;2012年03期

5 张绍谦;罪刑法定原则论[J];法学论坛;1997年02期

6 陈兴良;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角的分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戴贤义;徐激浪;王晓青;;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实务认定[J];人民检察;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524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24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