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法治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8-13 07:14

  本文关键词:论法治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 公民意识 法治社会


【摘要】:“公民意识”是伴随着“公民”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现代意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是对公民身份这一特定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在本质上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统一。公民意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参与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的成熟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法治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 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对商品经济的忽视以及缺乏民主法制的观念,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半殖民地半社会的中国,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萌芽,公民意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潮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受到当时先进思想者的推崇;中华民国时期,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政策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停滞不前;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倡导新文化活动,公民意识开始复苏并呈现出缓慢发展的状态;改革开放后,人们摒弃“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错误观点,开始重视发展商品经济,民主法制也得到加强,公民意识有了较大进步。虽然我国公民意识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政治经济发展的进度仍不相符,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影响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和政府要加强公民接受教育的力度;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再次重申要尽最大的努力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力争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法律,使人们形成强烈的内化需求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育现代化的公民意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分为四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以目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为背景,探讨了公民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第二部分对公民及公民意识、法治社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对各自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既有传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公民意识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强调封建制度、儒家文化、市场经济和教育体制是导致我国公民意识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育不足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民社会和其他途径等方面培育和提高公民意识。 本论文首先对公民、公民意识以及法治社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揭示了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客观评价了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影响公民意识发展的多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途径,从而使我国公民彻底摆脱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思想动力。
【关键词】:公民 公民意识 法治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1;D920.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1 引言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论文的创新点17-18
  • 2 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18-27
  • 2.1 公民意识的相关概念18-23
  • 2.1.1 公民18-20
  • 2.1.2 公民意识20-23
  • 2.2 法治与法治社会23-24
  • 2.3 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的关系24-27
  • 2.3.1 健全的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石24-25
  • 2.3.2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驱动力25-27
  • 3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不足及原因分析27-36
  • 3.1 公民意识的传统优势27-29
  • 3.1.1 强烈的国家意识27-28
  • 3.1.2 集体主义意识浓厚28
  • 3.1.3 责任意识浓烈28-29
  • 3.2 现阶段公民意识存在的不足29-32
  • 3.2.1 缺乏主体意识29
  • 3.2.2 权利意识的模糊29-30
  • 3.2.3 责任意识的淡化30
  • 3.2.4 缺乏参与意识30-31
  • 3.2.5 法律意识发展的不平衡31-32
  • 3.3 我国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32-36
  • 3.3.1 封建制度中皇权至上和宗法一体32-33
  • 3.3.2 传统文化中礼法文化和儒生治国33
  • 3.3.3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33-34
  • 3.3.4 社会转型时期没有相应的公民社会34-35
  • 3.3.5 教育体制缺乏系统性,普法教育流于形式35-36
  • 4 法治社会背景下提高我国公民意识的具体策略36-45
  • 4.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治36-38
  • 4.1.1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责任和义务36
  • 4.1.2 加强基层民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36-37
  • 4.1.3 加强法治建设,增强公民法律意识37-38
  • 4.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8-40
  • 4.2.1 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8-39
  • 4.2.2 利用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则,促进公民意识形成39-40
  • 4.3 继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创新公民意识教育体制40-42
  • 4.3.1 系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40-41
  • 4.3.2 创新公民意识教育体制41-42
  • 4.4 构建公平有序的公民社会42-43
  • 4.5 强化公民意识的社会途径43-45
  • 4.5.1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43-44
  • 4.5.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4-45
  • 5 结论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贞;;公民意识与现代社会[J];才智;2010年05期

2 韩丽雯;孙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吴海平;沈洪豪;;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4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J];求是;1997年18期

6 胡锦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J];吐鲁番;2012年04期

7 胡弘弘;论公民意识的内涵[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白万洲;试析我国公民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吴高庆;论法治意识与法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唐敏;;论公民意识的内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66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6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