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大学在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2017-08-18 11:08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大学在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的法律责任
【摘要】:美国大学频繁发生的校园自杀案件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了人们对大学与就读学生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美国通过一系列立法及判例逐步地确立了美国的大学与就读学生之间的特别关系,并通过判例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可能引发二者间特别关系的具体事实。在判定大学对校园学生自杀案件承担责任理论方面,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式微的代替父母监护学说之后,可预见性学说与自愿承担学说逐渐在法院审判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另外还出现了将大学视作民事主体的契约学说。而在大学防范因学生自杀承担法律责任风险方面,随着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逐步普及,基金会或者政府部门免责学说逐步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旁观者学说、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学说、无义务防止自杀学说逐渐成为主流学说。 以上述学说为基础,美国法院在认定大学就校园学生自杀案件承担责任时,通常按照五要件说进行说理:(1)大学对校园自杀学生是否存在并履行了合理照看义务;(2)大学及其管理人员有预见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义务,而其是否合理预见;(3)校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否造成损害结果;(4)义务违犯与学生自杀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5)有无免责条款存在。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五要件,大学在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才会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从性质上来看,大学所承担的责任属于代理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现金赔付和赔礼道歉两种。在赔付标准上依据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1)惩罚性赔偿;(2)填补性赔偿;(3)象征性赔偿三类。在此类案件中对大学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并采用客观标准来衡量是否有过错。美国在长期处理此类案件中逐步探索出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大学治理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启示:(1)完善校园学生自杀应急机制、预警机制和隐患排查机制;(2)加强大学对在校学生的行政指导和心理疏导;(3)拓展大学赔偿资金渠道;(4)厘清大学在学生自杀案件中责任承担与中小学的差异;(5)走出我国大学在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法律适用的困境。
【关键词】:美国 大学 学生自杀 法律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71.2;D922.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问题的提出9-10
- 研究的现状10-11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1-13
- 第1章 美国大学校园学生自杀问题的由来及其特点13-16
- 1.1 美国大学校园学生自杀问题的由来13-14
- 1.2 美国大学校园学生自杀案件的基本特征14-16
- 1.2.1 主体的特定性14-15
- 1.2.2 时间的特定性15
- 1.2.3 空间的特定性15
- 1.2.4 所侵害法益的特定性15-16
- 第2章 美国大学和学生之间的特别关系16-23
- 2.1 美国大学和学生之间特别关系定位的法律依据16-19
- 2.2 形成特别关系的法定情形19-21
- 2.3 大学对特别关系认定的规避21-23
- 第3章 美国大学生自杀案件中大学责任理论23-30
- 3.1 大学担责的几种学说23-26
- 3.1.1 “代替父母监护说”23-24
- 3.1.2 “可预见性相关说”24
- 3.1.3 “责任自愿承担关联说”24-25
- 3.1.4 “契约说”25-26
- 3.2 大学免责的几种学说26-30
- 3.2.1 “旁观者学说”26-27
- 3.2.2 “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学说”27-28
- 3.2.3 “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有关学说”28-29
- 3.2.4 “无义务防止自杀的学说”29-30
- 第4章 美国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大学担责的要件30-35
- 4.1 合理照看义务的存在30-32
- 4.2 自杀行为的可预见性32
- 4.3 损害结果的客观存在32-33
- 4.4 因果关系33
- 4.5 不存在豁免情形33-35
- 第5章 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大学担责的法律认定35-38
- 5.1 大学承担责任的法律属性35
- 5.2 大学承担责任的方式35-36
- 5.3 归责原则36-37
- 5.4 大学承担赔偿责任的标准37-38
- 第6章 美国经验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38-45
- 6.1 完善校园学生自杀应急机制、预警机制和隐患排查机制38-39
- 6.2 加强大学对在校学生的行政指导和心理疏导39-40
- 6.3 拓展大学赔偿资金渠道40-41
- 6.4 厘清大学在学生自杀案件中责任承担与中小学的差异41-42
- 6.5 走出我国大学在校园学生自杀案件中法律适用的困境42-45
- 6.5.1 民事性质的法律关系42-43
- 6.5.2 行政性质的法律关系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金波;王淑梅;;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确认及涉诉问题的法律适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刘作翔,龚向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分析[J];法学;1997年10期
4 章明明;饶东方;;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特点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朱孟强,文辅相,黎宇宁;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张健东;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娟;;高校学生自杀赔付问题研究[J];天府新论;2010年04期
8 徐华春;黄希庭;;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9 申素平;尽快理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7期
10 陈山;陈少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及其预防处置[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琳;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9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