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
本文关键词: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
【摘要】:法学对信任的关注,来源于社会信任危机的来临以及法律对信任危机干预的可能性。社会信任危机的社会本质是时空错乱,既表现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危机,也是制度转型的危机所在。在传统社会中,法律不能直接建立有效的社会预期,而是经由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同构而形成。因此,传统社会中的信任与法律表现为弱相关关系。与此相对,现代社会中,法律无需通过社会规范这一桥梁就可以建立强有力的有效社会预期,使得法律与信任表现为强相关关系。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在于信任结构的法律改造,即在宏观上,通过改善社会结构,建构社会结构与法律制度一体化的社会系统,消除社会主体的时空错乱感;中观治理上,通过稳定的法律系统建构稳定的法律预期;微观上,则通过法律对不信任的干预,建立系统的社会信任保护机制和对不信任的惩罚机制。当然,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还需要治理法律自身,防止法律成为社会信任危机的源头。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关键词】: 时空错乱 社会信任 法律治理
【基金】:西南政法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司法信任研究”(2014-XZRCXM008),项目负责人:张善根
【分类号】:D920.4
【正文快照】: 当前,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面临着日益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严峻的信任危机,深受社会信任日渐崩溃所造成的2.1中国的社会信任模式困扰。信任危机不仅正侵蚀社会公信,也危及社会我国社会信任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西方学者对稳定与国家安全[1]。为了重建社会信任,国家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2 龚晓京;人情、契约与信任[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3 张剑源;;寻求接纳:法律与信任关系的另一种诠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刘焯;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J];法学;2005年07期
5 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6 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7 翟学伟;;信任的本质及其文化[J];社会;2014年01期
8 郑永年;黄彦杰;;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文化纵横;2011年02期
9 冯仕政;我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旭;崔景明;;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从“1+1=?”谈起[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6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9 王红光;邬家峰;;社会资本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10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源;;群体良性互动的秩序建构与社会和谐——一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2 刘焯;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J];法学;2005年07期
3 翟学伟;;诚信、信任与信用:概念的澄清与历史的演进[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4 Keith G.Allred,郭亮;低信任度的高昂成本[J];经理人;2005年08期
5 李迎丰;打击假冒伪劣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J];求是;2002年23期
6 陈昌文;人情与契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王绍光,刘欣;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8 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1期
9 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年01期
10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竹立家;;重申社会信任[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2 马俊峰;;应高度关注社会信任问题[J];学习月刊;2010年07期
3 孟晓旭;王宛;;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现状、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5期
4 董才生,张宝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倾向的制度分析[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5 马俊峰;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6 刘焯;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J];法学;2005年07期
7 李丽;;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的双向建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倪霞;现代社会与社会信任[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9 魏永峰;;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J];理论界;2009年02期
10 肖俊奇;;社会信任与腐败[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凌云;鲁元平;;所属领域:制度经济学腐败、社会信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静雅;胡荣;;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史宇鹏;李涛;丁彦超;;政府行为与社会信任: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徐延辉;;社会资本与道德生产力[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东霖;;基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信任缺失问题研究[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井世洁;杨宜音;;中国民众社会信任感的阶层及区域特征[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8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赵娜;宋光兴;;我国社会信任结构对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杭生;当社会信任出问题的时候[N];北京日报;2007年
2 程铁军;增进社会信任 促进社会和谐[N];安徽日报;2009年
3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沈殿忠;务必重构社会信任[N];辽宁日报;2012年
4 韩哲;重建社会信任,,贵在法律被尊重[N];北京商报;2013年
5 湖北武汉高校教师 刘义昆;用制度重建社会信任[N];重庆日报;2013年
6 刘义昆;遏制权力失控 重建社会信任[N];济南日报;2013年
7 广东 编辑 禹海君;“失主不信”折射社会信任裂痕[N];法制日报;2013年
8 顾远 特约撰稿人;社会信任的失去与重建[N];东方早报;2011年
9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杨大力;社会信任的政治基础[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孙行之;重建社会信任需要“共情心”[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谢宝婷;社会信任的困境与基础[D];上海大学;2011年
3 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飞;和谐社区建设背景下城市居民的现代社会信任现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时斌;信任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信任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静文;社会信任视角下的网络动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盼;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5 雷金星;广西社会信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阳振华;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危机与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凤娟;农村社会信任现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裴斐;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信任危机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高立娇;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信任的现代性处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于峰;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问题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7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7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