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秩序情结与无讼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7 10:18

  本文关键词:秩序情结与无讼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 秩序情结 无讼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是"太平盛世",这一政治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孕育的秩序情结,塑造了传统中国人追求和谐的品质,建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这一情结在法律实践中的表达便是"无讼"。在加快法治建设的中国,对"由秩序情结而衍生的无讼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秩序情结 无讼思想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韦伯与中国文化研究”(14ASH002)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引言秩序,是指在自然状态或社会状态下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确定性和稳定的具有连续性的一种状态。社会秩序是指由社会规则所构建和维系,行动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香港学者张德胜教授在《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一书中说:“中国自秦始皇统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芳;;檐外之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李文芳;;檐之有礼[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梦冉;宪政视域下我国国家审计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玉;;解读无讼——从法的价值角度入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春明;张玉梅;;“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J];法学论坛;2007年04期

3 吴进科;;我国传统无讼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企业文明;2007年10期

4 赵海永;;功利性特质:传统无讼文化的核心解读[J];前沿;2008年01期

5 李华根;;论中国古代的“无讼”观念[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罗莉娅;;试看“无讼”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7 覃妤嫦;蒋相之;;论“无讼”文化传统[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8 王倩;于伶;;无讼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9 朱晓静;;无讼与法治的契合与冲突[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10 于军;;无讼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江南论坛;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穆美琼;;刍议“无讼”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李毅;;古代无讼思想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卫欢;;孔子“无讼”说新解[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扬凡;为创建“无讼社区”叫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安海涛;无讼社区:寻获社会和谐最大公约数[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储白珊;和谐幸福:源于无讼的力量[N];福建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雯 人民法院报记者 安海涛;无讼社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N];厦门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安海涛;厦门:以“无讼社区”根治“诉讼爆炸”[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郭桂花 江海苹 通讯员 杨长平;构建无讼瑞景 打造幸福家园[N];厦门日报;2012年

7 记者 照宁;建言促进“无讼社区”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艳风;虚幻的“国人无讼”图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何勤华;讼,追求无讼:注重调解与和谐的东方精神(下篇)[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安海涛 张南日;“无讼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厦门样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娟娟;“无讼”的理由及其逻辑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广峻;儒家“无讼”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岭梓;论无讼[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4 辛以春;孔子“无讼”解[D];苏州大学;2007年

5 冯光;论无讼法文化及其当代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姜梅;中国传统无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戚平;论儒家的“无讼”思想[D];新疆大学;2012年

8 范本腾;论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9 孙利;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现时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一鸣;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8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08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