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诉王峥嵘等人侵权案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03:05
本文关键词:罗彩霞诉王峥嵘等人侵权案的法律分析
【摘要】:公民受教育权虽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但我国宪法对受教育权的定义和内容都没有明确的定论,在私法领域也缺乏对受教育权的具体规定。本是保障公民权利最有力的司法救济,由于受教育权具体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在受教育权受侵犯案中,受害人难以直接以侵犯受教育权为由提起诉讼。另外,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侵害往往还伴随着对其它权利的侵害,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侵犯姓名权的方式侵犯受教育权。基于上述原因,在出现以侵犯姓名权的方式侵犯他人受教育权时,因为具体法律中没有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出规定,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只能以侵犯姓名权提起诉讼,但是这样的救济方式与受害人的损失相比明显是不相应的。 本文由“罗彩霞”案引入,通过对案件中各项法律关系的分析,将案件准确定性,并就存在的法律问题探寻合适解决方案。本文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第一部分:对罗彩霞案的基本案情以及法院的审理情况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在分析侵权行为的概念、性质和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梳理案情,对案件进行定性,深入分析与案件相关的各项权利,如姓名权问题、受教育权问题;并与类似案件的进行对比。 第三部分:分析国内外对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方式。 第四部分:说明我国作为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保障制度的缺失,进而提出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方法,即在现有法律制度中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对民法进行合宪解释。
【关键词】:姓名权 受教育权 司法救济 人生计划权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5;D921;D9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罗彩霞诉王峥嵘等侵权案案情概述8-12
- 第一节 基本案情介绍8-9
- 第二节 本案的争议点9-12
- 一、案由9-10
- 二、本案的争议点——原告的受教育权是否被侵害10-12
- 第二章 对本案的法律分析12-23
- 第一节 本案的性质的认定12-18
- 一、姓名权侵权的法律分析12-14
- 二、受教育权侵权的法律分析14-17
- 三、对法院处理结果的评判17-18
- 第二节 本案涉及到的其他法律责任分析18-21
- 一、刑事责任18-20
- 二、行政责任20-21
- 第三节 与齐玉苓案的对比21-23
- 第三章 国内外有关公民受教育权司法救济途径的理论23-28
- 第一节 引入人生计划权对受教育权进行保护23-24
- 第二节 国外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模式24-28
- 一、直接效力模式24-25
- 二、间接效力模式25
- 三、国家行为模式25-26
- 四、国家保护义务模式26-28
- 第四章 由本案引发的反思28-32
- 第一节 反映出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途径的缺失问题28-29
- 一、行政救济路径的缺失28
- 二、民事救济路径的缺失28-29
- 三、宪法的不良被动性29
- 第二节 我国受教育权司法救济途径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35-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康;;从生活事实到一般人格利益的法解释学基础——以“冒名上学”案中侵害客体的界定为分析对象[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杨成铭;;受教育权可诉性新论[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3 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人身法二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黄正东;;废止齐玉苓案“批复”与宪法适用之关联(下) 宪法司法化是脱离中国国情的空谈[J];法学;2009年04期
5 胡锦光;;齐案“批复”并非解释宪法最高人民法院不应废止[J];法学;2009年04期
6 杨义秀;;受教育权及国际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7 马丽娜;齐潘;;公民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由“罗彩霞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8 赵正群;王进;;盗用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性及其法律责任论析——对“罗彩霞案”的信息法解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马存利,李晨;论一般人格权的本质与功用──兼论对宪法私法化的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尹田;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828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2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