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经济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经济的关系
【摘要】: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由“人民”和“权利”组成,在近代作为政治术语使用时,内涵有所延伸和扩展,主要指人民主权,与古代含义不一样。中国古代的民主,表现为古代君主的“民本思想”。开明君主会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孟子在《尽心章句下》提及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封建社会中“以民为本”的仁心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它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又必须清楚意识到绝不可能用资产阶级民主代替社会主义民主,这是我们对于“民主”一词的最基本的认知和态度。五六十年代,我国处于建国初期,由于政局不稳定,我国发生过一系列的政治风波,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过一系列的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均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喜欢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敏感话题,尤其喜欢在“民主”问题上争论不休,制造混乱混淆视听,大肆宣扬资本主义倡导的绝对的、抽象化的绝对自由的民主,反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企图分化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上,过分渲染自我“民主”其实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掩饰其独裁的真相。 本文主要从民主的本质与意义出发,论述其与法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手段的关系。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法制属于专政手段,社会要发展必须要完善的制度作后援,民主手段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切实维护人民应有的权利;法律是强制性手段,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规范人民的日常行为,不做出违法违纪违章的事,因此,法制手段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再者,本文中论述民主与经济的手段,,两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发展、进步、适合社会需求的上层建筑(即政策手段)有利于促进经济制度的运行,经济制度的完善需要政治制度的完善,高能、有效的执行力才能保证社会政策的顺利进行,经济增长能够稳定社会,社会安定繁荣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当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更需要政策的完善与规划,民主与经济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政治需要民主,现代化需要民主,民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识,法制与经济体制的完善也是民主制度的体现。 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六大部分分析,第一部分引言,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分析其对国家的影响,认清事实“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最正确的选择”;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分析各政党关系及其监督与制衡,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与机构改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现状,包括民主的界限与推进,认清党的领导和建设,对比分析西方三权分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体现)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并用历史原因和人文背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前身是奴隶主庄园制,我国社会主义的前身是封建主义,而且中国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两者发展的进程大不相同,根本不可能趋于同一化;第四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层关系既包括哲学的角度,也包含现实的角度,法制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主的先进性,民主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体现,两者息息相关;第五部分阐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与前一章节一样,既有哲学理论部分,也有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经济发展反映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反映政策的优越性,民主与经济就是哲学范畴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第六部分结束语,总括本文所分析的论点,经过分析可知,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在我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性和人民群众非凡的智慧结晶,经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大前提,社会发展体现政治政策的进步性,民主政治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部分是感谢语,感谢三年以来导师与同学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聊表感激之情。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 政府 法制 经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0;D621;F1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历史与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 本文研究思路16
- 1.4 研究方法16
- 1.4.1 文献梳理16
- 1.4.2 比较分析法16
- 1.5 创新点16-17
- 1.6 不足之处17-18
- 第2章 关于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18-28
- 2.1 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9-24
- 2.1.1 政治制度对国家的影响20-21
- 2.1.2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唯一选择21-24
- 2.2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依据24
- 2.3 关于党政关系及其监督与制衡24-26
- 2.3.1 党政关系24-25
- 2.3.2 关于监督与制衡25-26
- 2.4 深化干部制度与机构改革26-28
- 2.4.1 关于干部制度的改革26
- 2.4.2 关于深化行政机构改革26-28
- 第3章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28-38
- 3.1 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界限28-30
- 3.1.1 从国体上看民主28-29
- 3.1.2 从政体上看民主29-30
- 3.2 民主建设的推进30-32
- 3.3 党的领导和建设32-34
- 3.3.1 关于坚持党领导的问题32-34
- 3.4 人民政权的专政职能不能削弱34-35
- 3.5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5-38
- 3.5.1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
- 3.5.2 分析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35-36
- 3.5.4 西方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36-38
- 第4章 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问题38-44
- 4.1 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38-40
- 4.1.1 民主和法制的一般性关系38
- 4.1.2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38-39
- 4.1.3 法制是民主的保障39-40
- 4.2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40-44
- 4.2.1 加强民主的制度化建设40
- 4.2.2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40-42
- 4.2.3 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和法制观42-44
- 第5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经济建设问题44-50
- 5.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44
- 5.2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44-47
- 5.2.1 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45-46
- 5.2.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的长远目标46-47
- 5.3 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变革47-50
- 第6章 结束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德华·卡德尔;;《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J];读书;1979年01期
2 李儒忠;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会[J];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3 赵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争得民主”的思想及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发展[J];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4 杨新科;社会主义民主与商品经济[J];理论学刊;1986年S1期
5 韦秉超;列宁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J];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陈必吾;吴绍中;;社会主义民主与国家所有制改革[J];学术月刊;1990年03期
7 杨克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实质的真正实现[J];贵州商专学报;1991年02期
8 李宏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开好政协大会[J];中国工商;1993年04期
9 赖海榕;对以农村为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年05期
10 徐西胜;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军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探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毛怀芝;;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师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话语自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政治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4 王琳;;我所认识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A];薪火相传,共创未来——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文集(特辑)[C];2008年
5 孙欲声;;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6 陈大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营造经济社会建设的良好环境[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李永仁;;倡导见义勇为精神 促进社会风气好转[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黄生鹏;;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实现机制[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大程;严军兴;姜爱东;李刚;刘武俊;李祖明;;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建树[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10 宋毓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简论——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来;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N];鞍山日报 ;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落实好发展民主政治新要求[N];长江日报;2007年
3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徐和平;充分发挥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N];湖北日报;2007年
5 省社科院政治所所长、研究员 刘世文;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N];陕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贾超时 时阳;发展民主政治推进大庆可持续发展[N];大庆日报;2007年
7 魏志中邋本报记者 胡华;市政协举行党的十七大理论报告会[N];抚州日报;2008年
8 华文峰 青岛市政协副秘书长;正确认识民主的形式和本质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N];联合日报;2010年
9 市委党校副教授 陈寅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N];潮州日报;2011年
10 陈达恒;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N];江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建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刘洪文;历史与现实的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3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春;政治体制改革动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王仲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6 程国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7 李妲;巴黎公社的民主试验及其当代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鹏涛;社会主义民主原理及其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张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雯琛;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经济的关系[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4 粟伟;论试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奕慧;论公民意识及其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重要作用[D];湘潭大学;2012年
6 谢志红;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维森;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杨晓慧;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和其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赵进;论历史演进中的民主[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7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3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