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法律观刍议

发布时间:2017-10-02 12:1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法律观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秩序 正义 自由 物质生产条件


【摘要】:法哲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马克思主义其他部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孤立地只从法律层面上看待法哲学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将其放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放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全面地、联系地看待法律的形成与发展。和道德相比,法律对于人类的作用更为本质,同时,在法律对人类所起的诸种作用之中也有最为本质的一种,我们全面、联系地看待法律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这一点。 法律,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法律的作用,并非只是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法律的起源、产生及其作用,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都是与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产生的法律是不一样的,其价值也是有所差别的。 全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是以分析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观为主要内容的。首先,本文阐述了原始社会与法律的产生。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法律的产生的分析,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反驳了以往对原始社会法律产生论所持有的机械论观点。另一方面,论证了原始社会时期法律的特点和价值。其次,论述了阶级社会时期法律地变化。通过对阶级社会时期法律的初级本质和二级本质的概括,进一步总结阶级社会时期法律存在的价值。再次,结合当前中国法律现状,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律,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谈起,分析了我国法律曾经受到阶级斗争为纲、人治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法哲学的多重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和法哲学的混杂表明的正是我国法律走向完善。当我国充分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法律的优点,摒弃其缺点之后,也就真正的实现了法律的扬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法律的一次质的飞跃。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本文对共产主义的法律做出预测和展望。 全文以生产关系变化为主线,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地把握,结合笔者个人的理解,对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法律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总结,并将其与法律的价值位阶基本原则结合起来,一方面将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即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与法律价值位阶从低到高即从秩序到正义到自由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需求和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需求统一起来,构建出一个法律价值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法律的价值追求做出假设,以期最大限度地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进行梳理,为全面地认识法律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参考,努力为丰富法律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秩序 正义 自由 物质生产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A8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第一章 原始社会与法律的起源12-29
  • 一、原始社会法律的产生12-21
  • 二、原始社会法律的保证——暴力强制力21-25
  • 三、原始社会法律的价值——秩序25-29
  • 第二章 阶级社会与法律的变化29-34
  • 一、阶级社会中法律的本质29-33
  • (一) 阶级社会中法律的初级本质29-30
  • (二) 阶级社会中法律的二级本质30-33
  • 二、阶级社会法律的价值——正义33-34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律34-49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现代化类型34-35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发展35-49
  • (一) 苏联维辛斯基法哲学的影响36-40
  •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40-46
  • (三) 西方资本主义法哲学思想的影响46-47
  •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发展的成果47-49
  • 第四章 未来社会法律预想49-52
  • 一、共产主义社会与法律最高价值——自由49-51
  • 二、法律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永春;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消极影响的深层原因——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2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康敬奎;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4 刘日明;;当代境域中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郑永流;法哲学名词的产生及传播考略[J];中外法学;1999年01期

6 尤昊;;论法律的本质及其本质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7 曹义孙;论哲学化的法理学[J];政法论坛;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琦;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9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59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