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法律文本语言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19:19
本文关键词:中日法律文本语言比较研究
【摘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法律要想被人们了解和理解,必须通过语言转化成“白纸黑字”的书面语言。法律文本如果在语言表述上不严谨的话,会有损于法律在民众中的权威性和生活中的正确适用。为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务必要推动法律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展。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以中日民商法、刑法、警察法等法律文本为材料,对中日法律文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语词、语句、语篇、语体的角度,找出中日法律文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于日本法律文本对中国的启示进行研究。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实现了法制现代化,二战后日本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吸收,使得日本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法律语言更加丰富。口语体和浅显化的法律语言表达方式,对战后日本法律在民众中的普及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法律文本语言尚存在一些问题,日本法律文本语言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这些优点都应当被中国法律文本所借鉴吸收。
【关键词】:法律 文本 语言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0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绪论7-10
- 1.1 概念定义7
- 1.1.1 法律文本7
- 1.1.2 法律文本语言7
- 1.2 研究现状7-8
- 1.2.1 中国的研究现状7-8
- 1.2.2 日本的研究现状8
- 1.3 研究意义8
- 1.4 研究方法8-9
- 1.4.1 文本统计法8
- 1.4.2 内容分析法8-9
- 1.4.3 语篇分析法9
- 1.4.4 比较研究法9
- 1.5 创新点9-10
- 2 语词比较10-17
- 2.1 类别比较10-14
- 2.1.1 一致性比较10-11
- 2.1.2 相似性比较11-13
- 2.1.3 差异性比较13-14
- 2.2 特点比较14-17
- 2.2.1 相同的特点14-15
- 2.2.2 不同的特点15-17
- 3 语句比较17-21
- 3.1 逻辑结构比较17-18
- 3.1.1 句子构成17
- 3.1.2 定语前置17-18
- 3.2 句式运用比较18-21
- 3.2.1 陈述句、判断句18-19
- 3.2.2 祈使句19-21
- 4 语篇比较21-27
- 4.1 篇章架构比较21-23
- 4.1.1 全篇架构21
- 4.1.2 章节架构21-23
- 4.2 目录级次比较23-27
- 4.2.1 目录比较23-25
- 4.2.2 级次比较25-27
- 5 语体比较27-31
- 5.1 语体形式比较27-28
- 5.1.1 书面体27-28
- 5.1.2 口语体28
- 5.2 语体格调比较28-31
- 5.2.1 庄重化28-29
- 5.2.2 通俗化29-31
- 6 中日法律文本比较之启示31-35
- 6.1 语词比较31
- 6.1.1 相同点启示31
- 6.1.2 不同点启示31
- 6.2 语句比较31-32
- 6.2.1 相同点启示32
- 6.2.2 不同点启示32
- 6.3 语篇比较32-33
- 6.3.1 相同点启示32
- 6.3.2 不同点启示32-33
- 6.4 语体比较33-35
- 6.4.1 相同点启示33
- 6.4.2 不同点启示33-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38
- 作者简介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炯;论法律语言学的构成要项[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2 赵新华;中日法律文化源流考略一一联络中日两国法律的三个文化圈[J];东北亚论坛;1997年03期
3 魏敏;;关于中日法律教育制度之我见[J];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张南薰;;日语教学中法律文本的翻译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边缘法学:第五届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边缘法学论坛;2013年02期
6 陈炯;法律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江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展雪梅;张发祥;;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丽辉;;中日法律近代化差异的反思与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中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比较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陈维维;;法律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功能对等翻译原则[J];海外英语;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丽辉;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6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