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祥故意杀人案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4 14:06
本文关键词:陈志祥故意杀人案的法律分析
【摘要】:近年来,从佘祥林、赵作海、杜培武等一系列严重的刑事错案的相继曝光,到刚刚纠正的张高平、张辉叔侄奸杀案,在社会公众对个案极大关注的同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错案的成因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颇丰。从审判视觉来看,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问题,是刑事错案发生的主因。在刑事审判中,要准确定罪量刑,首先就要正确地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实现法律事实到客观事实的无限接近。而死刑案件的审理,对证据的证明标准更为严格,不仅要达到确实、充分,还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追求结论的唯一性。结合工作实践对死刑案件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纠正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不当行为,提高死刑案件审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一起在证据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故意杀人案实例进行分析,从死刑政策的贯彻结合刑事证据学理论,阐述在死刑案件审判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如何判断、审查和认定证据,并对刑事错案的成因进行反思,以期拓展视,归纳一些在死刑案件审判中的经验和正确思路。
【关键词】:故意杀人案 证明标准 刑事错案 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5;D92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6-10
- 1.1 基本案情6-9
- 1.1.1 案件证据情况6-8
- 1.1.2 证据中存在的问题8-9
- 1.2 争议焦点9-10
- 第二章 证明标准与本案法律分析10-16
- 2.1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10-13
- 2.1.1 证明标准的基本涵义10-11
- 2.1.2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11-12
- 2.1.3 容易形成疑罪的两种情形12-13
- 2.2 构建证明体系13-15
- 2.2.1 运用证明标准对本案证据进行的综合分析13-14
- 2.2.2 不能排除的合理怀疑14-15
- 2.3 判决的法律分析15-16
- 2.3.1 “疑罪从无”的理解15
- 2.3.2 判决的正当性分析15-16
- 第三章 对死刑错案的反思16-21
- 3.1 死刑案件错误裁判的特点和成因16-19
- 3.1.1 死刑错案的特点16-17
- 3.1.2 错判的主要原因17-19
- 3.2 错案防范19-21
- 结语21-22
- 参考文献22-23
- 致谢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一飞;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张帅;;浅议无罪推定原则的理性基础——以“五机关”《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新规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1年05期
3 余光升;邱振华;;刑事错案的认定与责任追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2期
4 陈兴良;;独立而中立: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审判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张明楷;“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界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凌鹏;;刑诉法修改:有多少期待可以重来?[J];民主与法制;2011年16期
7 董健君;;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赵合理,周少华;死刑案件中证据审查与采信的反思[J];现代法学;2004年04期
9 党建军;杨立新;;死刑案件适用补强证据规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11年05期
10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971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7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