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7-10-04 16:31

  本文关键词: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从给付义务 附随义务 主给付义务


【摘要】:合同附随义务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基于诚信原则,合同当事人为保护相对方固有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免受他人侵害而承担的给付义务之外的义务。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是个案中法律适用和民事责任判定的前提,但附随义务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是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但对该义务的理解和法律的适用都还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合同附随义务在司法认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性质认定上存在偏差,法官往往将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混淆,这是合同关系中义务群发展的结果。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对合同附随义务的理论研究没有较为统一的观点,且我国《合同法》对于附随义务的规定既笼统又抽象,缺乏完整的体系结构,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给法官对附随义务之司法认定带来了困难。 本文第一部分对案情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归纳出了争议焦点和分歧意见,其中,笔者对分歧意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本案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对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概念的区分。 第二部分围绕争议焦点展开分析。首先对附随义务和从给付义务进行了理论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辨析而得出: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概念区分界线就在于将辅助实现债权人给付利益的义务划归为从给付义务还是附随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对附随义务之类型进行了探讨。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协助义务划归为从给付义务,,而非附随义务。 第三部分对法院据以认定合同当事人负有附随义务之两个基本事实进行了探讨。针对第一个事实,笔者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理论界定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认定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之具体标准,即两种义务分别与债之目的实现的关联程度以及所保护利益的不同。针对第二个事实,笔者认为本案中合同当事人不存在履行义务,而应当根据缔约过失或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规范。 第四部分对违反附随义务之法律后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违反从给付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方式相比较,因继续履行不具有实际履行的可能性,且解除合同欠缺法理依据,违反附随义务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就只包括损害赔偿。在本案中,笔者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附随义务之违反不构成合同目的难以实现,从而排除了当事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第五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本案的处理意见,笔者认为出租人负有的排除妨碍的义务系债务人的从给付义务,而非附随义务,且当合同约定目的因出租人的瑕疵履行难以实现时,承租人享有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关键词】:从给付义务 附随义务 主给付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6;D920.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2
  • 一、 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12-16
  • (一) 案情简介12-13
  • (二) 争议焦点及分歧意见13-15
  • (三) 对分歧意见的分析15-16
  • 二、 附随义务的理论界定16-21
  • (一)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概念分析16-19
  • (二)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类型比较19-21
  • 三、 附随义务之司法认定21-25
  • (一)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的司法认定21-24
  • (二) 附随义务与其它相关规范制度的辨析24-25
  • 四、 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25-28
  • (一)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继续履行25-26
  • (二)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合同解除26-27
  • (三)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损害赔偿27-28
  • 五、 结语:本案的处理28-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安玲;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J];当代司法;1999年09期

2 方龙华,吴根发;论合同法上的保密附随义务[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3 道文;试析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J];法学;1999年10期

4 张驰,鲍治;附随义务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李集合;试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J];理论导刊;2002年11期

6 罗玉章,陆瓯;浅析违反附随义务担责的归责原则[J];律师世界;2003年05期

7 黄邦道;;合同附随义务法律适用探析[J];社科纵横;2009年05期

8 戴军;邢江孟;;合同违约解除之损害赔偿范围——以合同利益结构分析为视角[J];人民司法;2012年19期

9 齐恩平;;“民事政策”的困境与反思[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10 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J];中国法学;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971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71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